作為急救護士,你必須要有哪些臨床思維?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張鳳霞
案例
2015年10月17日7:58分,急救人員都聚集在急救站醫生辦公室里,等待著科室晨會交接班,還未等晨會正式開始,120急救指揮中心突然下發指令:置地百盛苑東門,保安,暈倒!急救三人組醫護司S醫生、Z護士、L師傅立即出車。
8:16回車,接車人員小心翼翼地把躺在車載擔架車上,已然在院前就建好靜脈通道、吸氧的患者,從救護車上協力轉運到急救大廳。自從患者被抬上救護車,躺倒在擔架車上的那一刻起,急救隊員就讓患者一直平臥,以減輕心臟負荷,積極糾正心源性休克……這是一個代主訴“突然暈倒”,高度疑似“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當時患者意識有些模糊、胸悶不適、全身大汗淋漓,面色蒼白、晦暗,有些煩躁,血壓低,心跳快,氧飽和度低……患者隨時有可能出現心跳驟停!急查頻譜心電圖示:V1-V5T波高尖,側壁導聯ST段壓低。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都在漸漸朝著“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上聚攏,急救護士通過醫生授意,正在采血,通知生化室檢驗人員:急查心肌酶!
最終的化驗結果提示,該名患者就是突發心肌梗死,急救醫護人員的臨床診斷思路、院前急救處置、轉運、院內入住院病區前的先期輔助檢查,都很重要。
數不清急救站有多少報120“暈倒”的患者,經過急救隊員的緊急救治了,有許多的“暈倒”,看似平常,實則死亡的危機暗伏!這些死神在頭頂盤旋的“暈倒”患者,多因心腦血管原因,腦梗、心梗、腦出血……死亡率常常很高。表面上,被第一目擊者報為“暈倒”,可暈倒的原因可海了去了!比如眼前這大面積的心肌梗死,要么生,要么死,這是怎樣的一種大起大落,怎樣的一種跌宕起伏?還有哪一種120報料為“暈倒”的急救傷患,有這么典型的臨床表現與走極端轉歸?
感悟
平常的120院前急救,多為內科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甚至夾雜著許多酒精中毒、各種外傷患者,這些都不算什么?急救隊員唯有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從這些眾多傷患中篩選、救治急危重傷患,才最考量急救護士的急診思維和救治能力!
暴露在公眾監督之下院前急救,更需嚴謹、規范 還有哪一種工作狀態敢與急救隊員發起挑戰?急救現場往往就在室外、道路、施工現場、各種公眾場合,這就是院前急救又名“院外急救”的直接原因,這是急危重傷患在進入醫院之前的一段先期救護,可以有公眾的參與,更有公眾雪亮眼睛的監督!急救隊員不僅要救護得力,行為舉止規范、標準,更要注意維護120急救的外部形象。
這里展現的是一個急救體系的運轉 院前急救,考量的不僅僅是急救組合中的某一名醫生、護士、還有急救司機的職責與能力,更能體現出一個急救團隊,乃至整個急救體系的高效運轉。 急診醫療服務體系(EMSS),講究的是院前急救、院內急診診治、重癥監護救治和各專科的“生命綠色通道”為一體高效運轉的急救網絡體系。在這張大網上,各部門高效運轉,快速聯動,牽一發而動全身。可是,擺在急救護士面前的現實情況是,其他部門,往往反應就沒有這么高效、快速,缺乏相關應急演練和培訓,這就是醫務科護理部的管理命題了,急救護士,頭腦中重點工作原則和急救思路要清晰,即使看出問題,也不能因之行為舉動做出偏激之舉,要在急救工作中展現出我們良好的急救素質與修養,凡事只要我們做到盡力,就無愧于心。
開放急救綠色通道的“急先鋒” 急救綠色通道是指對急危重傷患簡化所有手續,在就診、檢查、手術、住院等各個環節上優先處理,各個環節安排合理緊湊,實施全程陪診服務,使危重病人得到及時的救治。各種滋味,急救護士感受最深,身處急救一分子,急救護士深喑“開放”的及時,更要提前做好急救準備:要凡事坐在前面,提前電話聯系開路、提前準備床位、搶救儀器,提前準備搶救藥品物品,甚至電梯,考慮到每一個細節,把工作做好做到位。
每天都在執行口頭搶救醫囑 在院外急救用藥中,護士執行的口頭醫囑,都是搶救醫囑。這些醫囑予院內醫囑有著很大的不同,急救護士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數,必須執行“三清一復核”的用藥原則:“三清”,聽清、問清、看清;“一復核”,藥物的名稱、劑量、濃度,復述兩遍,與醫生復核無誤后,方可執行。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的熟練掌握 急救護士每天都在做什么?急救工作流程:接受呼救——發出指令——奔赴現場——現場急救(初步識別、評估病情、穩定病情)-安全轉運。每一環節都需要急救護士的迅速聯動,體現執行力,需要護士親力親為,才能高效轉運,才能不辱使命。每一個急救護士正式上崗前,都要先熱身——實踐——實戰,熟知這些工作流程和程序,因為院前護士,就你一個,所有的擔子都擔在你一個人身上,在院前,無可依賴之人,凡事都要靠自己!流程熟練,動作迅速到位,能為患者的救護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為提升傷患的治愈率,起到關鍵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贊美詩來啦!
無限榮光的120急救隊員,我們職責在身,我們有豹一樣的速度,有熊一樣的力量,精通各種管道的維護,擅長搬運,我們可以單槍匹馬,也經常成群結隊,講究團隊協作……我們看上去忙做一團,實際上,我們心中牢固掌控急救原則和大方向,努力完善著每一個急救的細節。我們拼盡全力地搶救,因為,我們是如此直觀地感受到了患者病情的危重,患方的焦慮、家屬的期待,公眾的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