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護士的素質要求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李世杰 隋紅艷 王群 楊寶玉 張雪
ICU(intensive care unit)譯為重癥監護病房 [1] ,是在有關醫學學科逐步成熟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是一種對危重病人進行監測護理和治療的組織形式,是醫院危重病人最集中的治療單位。以集中醫院的中堅技術力量,應用先進的監護技術,對病情進行細致的動態觀察,準確迅速的判斷,及時地為多科危重病人提供高質量的治療和護理,挽救病人的生命。監護病房的病人病情復雜多變,應用現代化的儀器設備監護病人,通過監護儀器觀測信息,提供具有數字概念的病情報告,從而擴展了護理范疇。不同層次的知識結構將直接影響對儀器的作用與有價值的信息分析。這種工作內容的加深和范圍的擴大,對監護室護士基礎理論知識、專業實踐能力、工作經驗、責任心及職業道德修養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1 樹立愛崗敬業意識
要樹立熱愛護理工作、熱愛醫院、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立志獻身于護理事業,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做到儀表端莊、穩健大方、態度和藹、熱情真誠、一視同仁、工作嚴謹、勤勤懇懇、謙虛謹慎、事實求是。
2 加強醫德醫風建設
醫德醫風建設是臨床科室醫療質量管理的組成部分。高尚的醫德醫風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基本條件。具有高尚醫德的人能端正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盡職盡責地為病人服務。作為學科和專業實體的 ICU處于發展初、中期,各方面待遇不高,這就需要我們能淡薄名利,以平常心對待。要求我們除了進行醫德教育和進行規范教育外,還應進行政治教育和奉獻精神教育。要求護士要有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關心、理解和體貼病人,視病人如親人,想病人所想,幫病人所需,把為病人服務變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3 提高護士素質的內容及方法
3.1 扎實的文化基礎 作為一名ICU護士應具有扎實的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和熟練的運用能力,具有正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書寫能力。在語言修飾和標準規范等方面展示“白衣天使”的精神風貌和良好形象。強化崗位培訓,重視“三基訓練”的學習。
3.2 具有全面扎實的醫學知識技能 護士是ICU中很重要的力量,不僅要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多專業醫學護理知識、技巧及急救基礎知識,更強調的是對病情系統的認識,還應掌握各種精密儀器的使用和管理,監護參數的分析及其臨床意義。在熟練地掌握醫學護理知識和護理有關的社會學、心理學、營養學和管理學等知識的同時,還應具有精湛的護理技術操作能力。ICU護士的操作一定要快而熟練,對臨床死亡的救治、搶救必須在進入生物死亡之前進行,即在心跳、呼吸停止4~6min以內,但組織內部代謝過程仍在進行,腦中樞機能活動雖不正常,但尚未進入完全不可逆狀態,必須抓住時機進行復蘇搶救,對任何原因導致的呼吸、循環衰竭,心跳驟停都應積極搶救。在緊急搶救中需要護士具有收集資料、迅速分析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的專業技術知識,在接診病人時做到心中有數,忙而不亂,不延誤病人的搶救,在急重癥病人中發現病人細微的變化,使病人在入院后得到有效的治療。由于ICU病房技術力量集中,嚴密觀察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治,從而防止和減少了并發癥,降低了病死率,使醫療質量得到提高。
3.3 掌握嫻熟的操作技術 ICU病房需要大批經專業培訓、精通業務、技術熟練的護理人員來監視儀器,并護理病人。在急救工作中,嫻熟的操作技術和過硬的基本功,對搶救的成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搶救中必須分秒必爭、動作嫻熟、態度嚴肅,積極主動配合醫生實施搶救措施,嚴密觀察病情,果斷處理,并詳細做好記錄。如基本功不過硬,搶救時手忙腳亂,操作技術遲遲不能完成,就會延誤搶救時機,給復蘇造成不良后果。如不注意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即使理論背的再熟,也會因操作不熟練而延誤搶救時間,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患者在ICU中病情幾秒種、幾分鐘內突然改變,其生命在通過瞬間診斷和處理而被挽救,常常被看作是護士的天職。她們是危重病人最直接、最重要的管理者。
4 具有強健的體魄
ICU病房的人員工作繁重而緊張,必須時刻不懈地監護病人,護士不僅要觀察病人、護理病人和執行治療,還必須時刻注意監護儀上反應的生命指標變化,各種儀器的運轉是否正常,對報警的緊急處理等,時刻處于緊張狀態,體力精力消耗大。ICU的護理工作既是腦力勞動,又是體力勞動,超負荷的強體力勞動及連軸運轉是常有的事。要勝任這樣繁重的勞動,護士就必須注意鍛煉身體,善于保持穩定的情緒,通過自己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精神去感染和鼓勵病人,增進護患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對于ICU護士素質的要求可概括為:專業知識的淵博 性、工作態度的高度嚴謹性、思想判斷的邏輯性、護理技能的多能性、行為上的敏銳性、工作上的主動性 [2] 。有充沛的精力,穩定的情緒,廣泛的醫學理論知識和嫻熟的技術操作,樹立分秒必爭的觀念,為挽救重癥病人的生命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汪承滋,劉治晏,敖薪.實用重癥監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70.
2 馬繼紅,陳欣怡,王亞麗.臨床重癥臨床手冊,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2000,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