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市)衛生局(社發局),在杭各省、市級醫療機構,在杭部隊、企事業單位職工醫院,市疾控中心,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
為進一步規范我市各級醫療機構腸道門診工作,及時發現和治療霍亂等腸道傳染病病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根據省衛生廳《浙江省醫療機構腸道門診設置規范
(試行)》(浙衛發〔2007〕148號)的要求,我局制定了《杭州市醫療機構腸道門診設置規范(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杭州市醫療機構腸道門診設置規范(試行)
一、腸道門診開設單位
(一)一類醫院
省、市級醫院、各系統職工醫院、部隊醫院、各縣(市)第一人民醫院等設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
(二)二類醫院
1、城區(不含蕭山、余杭)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全市的大專院校醫院(確實不具備開設腸道門診必需基本條件的單位須報請轄區衛生局批準,并報市衛生局備案)。
2、其他縣(市)(包括蕭山、余杭)近3年以來出現過霍亂疫情(包括外環境陽性)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當年新發生疫情地區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立即開設腸道門診。
二、設置原則
(一)一類醫院
門診設置應納入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設規劃,根據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腸道門診內部應設置防護分區,流程合理,滿足“一條龍”服務基本要求。采取安全隔離措施,嚴防環境污染和交叉感染。
(二)二類醫院
具備腹瀉病例監測的基本條件,通過加強診治和消毒管理,提高監測敏感性,防止交叉感染。
三、設置要求
(一)選址
腸道門診應設在醫療機構內相對獨立的區域,與普通門(急)診有一定距離,標識醒目,建筑規范,符合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有關要求,并便于患者就診。
(二)布局
1、一類醫院
腸道門診分設病人通道和醫務人員專用通道,應設有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清潔區包括醫務人員值班室、更衣室、儲藏室等;半污染區包括醫務人員辦公
室、治療室、護士站等;污染區包括掛號收費處、候診區、診室、隔離留觀室、化驗室、輸液室、藥房、專用廁所等。要求三區劃分明確,并有醒目標志,三區之間
應當有物理隔離屏障(如隔離門),做到相互無交叉,從掛號到發藥實行“一條龍”操作。
2、二類醫院
腸道門診內應設置有專用診室、專用廁所、專用觀察室及輸液室,布局合理,有醒目標志。
(三)設施與人員配備
1、腸道門診應合理配置診療桌椅、診療床、觀察床、體溫計、聽診器、血壓計、固定或移動式紫外線燈、滅菌消毒器材等醫療設備,配備采樣器材、樣品保存液或增菌液等,備有病人專用登記本。
2、門診所有業務用房安裝紗門紗窗等防蠅、防蚊設施,配備非手觸式(肘式、腳踏式、感應式)洗手裝置,配備痰盂、醫療廢棄物收集箱等衛生設施。
3、腸道門診應當配備經過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系統培訓的急診、內科、兒科執業醫師、注冊護士和檢驗人員,持證上崗。
四、工作要求
(一)開設時間
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為腸道門診常規開設時間,可根據疫情適當提前或延長開設時間。各縣(市)(包括蕭山、余杭)第一人民醫院為常年開設腸道門診單位。
(二)病例登記
所有就診腹瀉病例(包括初診和復診病例)必須登記,應按全市統一的腸道門診登記表(由市疾控中心統一印制)登記,規定項目必須填寫完整。
(三)采樣檢測
1、一類醫院實行“有瀉必采,有樣必檢”,糞檢率達100%(未滿2周歲腹瀉兒童明確排除霍亂的可不予采樣檢測);二類醫院要求糞檢率達85%以上。腹瀉病人必須在腸道門診內由醫護人員采集糞便標本,做好標本登記和送檢工作。
2、發現臨床疑似霍亂病人,應及時采樣送檢,并在送檢單上注明疑似“02”。檢驗人員收到疑似病人標本后,應立即同時進行直接分離和增菌培養,并在
24小時內作出初步報告,對一般腹瀉病人的標本應在36小時內報告檢驗結果。對發現有明顯血便的患者采樣要及時送檢并做大腸桿菌O157:H7的培養。
3、檢出霍亂菌株后,應立即電話報告醫療單位轄區的縣級疾控機構。區、縣(市)疾控中心到報告后應立即派員前往鑒定核實,必要時可要求杭州市疾控中心進行技術指導。
4、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監測點醫院,每月采集病人糞便50份,凡血性大便病例及癥狀可疑者必須采樣,腸道門診病人不足50例則全部采樣。
(四)病人處置
疑似病例由就診單位負責隔離治療,并應在2日內作出明確診斷,如每日一次采便培養,連續二次陰性就可以排除診斷,經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同意后,可解
除隔離。凡診斷不明確的重癥腹瀉病人,在排除霍亂前,應在腸道門診隔離室或單獨病房隔離治療,嚴禁轉院或送入普通病房。
病人確診后,市區病例由杭州市急救中心送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隔離治療,各縣(市)(包括蕭山區及余杭區)病例在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隔離治療。
(五)疫情報告
腸道門診發現的各類法定傳染病(包括丙類傳染病)均需按要求填報傳染病報告卡,并在規定的時限內,由醫院疫情管理員通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
(六)消毒與個人防護
1、腸道門診污水排放應納入醫院的污水處理系統,醫院污水排放時的總余氯不得低于2mg/L。
2、公用診療器械在腹瀉病人使用后應及時消毒,醫護人員要高度關注手部衛生,醫院門診廁所進行隨時消毒,有專人負責腸道門診的消毒,并做好消毒記錄,
具體消毒方法參見《腸道門診消毒隔離措施要點》。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應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
處置和管理。
3、嚴格執行標準預防,醫務人員穿白大衣或倒背衣,佩戴一次性口罩(外科口罩更佳)和帽子等接診患者。需接觸患者嘔吐物、排泄物等污物時應戴手套;處理頻繁嘔吐患者時,建議在隔離衣外穿戴塑料圍裙并戴眼罩。
(七)報表統計與上報
腸道門診每月2日前填寫上月的“杭州市腸道門診月報表”(O157:H7監測點醫院須同時填寫O157:H7監測月報表),并同時通過網絡開展腸道門診旬報及月報工作。
五、管理要求
1、腸道門診應設置醒目的“工作流程示意圖”和“病人就診須知”,做好就診引導和告知工作。
2、腸道門診開設期間,腹瀉病人實行歸口管理,腸道門診不得拒收腹瀉病人,其他醫護人員和診室不得診治腹瀉病例(未滿14周歲的輕癥腹瀉病人可在兒科
門診就診,兒科內應設置腹瀉病專用診室,并按腸道門診要求做好登記、采樣和隔離消毒措施)。未開設腸道門診的醫療機構如遇危重病人等特殊情況,應先采樣送
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醫療單位,在搶救治療病人的過程中,注意做好消毒隔離等處理工作。
3、建立健全病人登記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疫情報告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并認真貫徹執行。醫療機構相關管理部門每月至少自查一次腸道
門診工作,并有檢查的記錄備查,以規范腸道門診管理。各區、縣(市)衛生局定期開展轄區醫療機構腸道門診督導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