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篇
按照北京市衛生局的規定,從今年6月1日起,嚴禁醫療機構名稱帶有“男科”、“女子”等字樣。受此規定影響,部分民營醫院不得不更改名稱。
中國人素來講究“名正命順”。有的人覺得自己運氣不佳,寄望于改名換來好運氣。不過,改名對民營醫院來說卻是道坎兒 不能再依靠名稱突出專科特色,需要重新尋找定位。
部分醫院未更名
2008年衛生部下發《關于“男子”等詞語不能作為醫療機構識別名稱的批復》指出:“男子”“男性”“男科”等詞語不能作為醫療機構識別名稱。
根據衛生部的相關規定,北京市衛生局去年制定了《北京市醫療機構審批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其中規定,醫療機構命名應遵從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男子”、“男性”、“男科”、“女子”、“女性”等不得作為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
據介紹,經過前期整頓,本市已規范醫療機構名稱126個。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處長邱大龍表示,目前本市叫“ 男科醫院”、“ 女子醫院”的醫療機構都在按照規定陸續改名。
4月29日,記者登錄原名為北京曙光男科醫院、北京同濟男科醫院、北京當代女子醫院的網站,發現醫院名稱均已進行了修改。而一家女子醫院網站上醫院名稱卻未變。邱大龍表示,對于未按照規定修改名稱的醫院,將進行嚴格督辦,責令其于6月1日前改名。
更名是為規范醫療
“醫院名字里不能提男女,患者就無法判斷醫院特色科室是什么,很可能白跑一趟。”讀者對此表示不解。
4月30日,北京市12320公共衛生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北京市醫療機構審批管理暫行辦法》的頒布實施,將有利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規范醫療機構審批工作。
據
介紹,醫療機構的名稱由識別名稱和通用名稱依次組成,醫療機構的通用名稱有醫院、衛生院、婦幼保健院、門診部、診所、防治院、中心等詞語。按照《醫療機構
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可以使用地名、單位名稱、個人姓名、醫學學科名稱、醫學專業和專科名稱、診療科目名稱等。
近
年來,一些民營醫院試圖以性別命名來體現醫院的專業化,名稱中包含“男”、“女”字樣的醫院頻頻出現,由此帶來了人們對這些醫院診療范圍的誤解。針對這一
現象,衛生部明確指出,醫療機構名稱必須與醫療機構類別或者診療科目相適應,做到命名準確、規范、合理。而“男子”、“男性”、“男科”、“女子”、“女
性”等詞語不符合相關規定,不能作為醫療機構識別名稱。
醫院改名態度大不同
針對此次醫院改名事件,業內人士林先生表示,受影響的主要是民營醫院,因為目前民營醫院大都走專科運營路子,一旦在醫院名稱上不能直接體現醫院特色,患者不清楚這家醫院專業方向和特色科室,在就醫時很難做出明確判斷。
“叫
男科、女子等名稱的醫院,大多是一些民營醫院,而且診療項目和范圍類似。為了搶占醫療市場,每年投入巨額宣傳費用,如果改名,這些錢不都打了水漂嗎?”另
一位業內人士說出了一些“男”“女”醫院不愿改名的原因。北京某女子醫院的工作人員也表示,雖然已改名,但此前醫院投入巨額廣告費塑造的整體形象將受到影
響,損失較大。
不過,北京曙光醫院院長趙平表示,以往一些市民認為“男子醫院”“男科”“女子醫院”等總會讓人聯想到那些見不得人的病,現在去掉“男子、”“男科”、“女子”等字眼,患者沒了顧慮,醫院就診量不降反升。
北京同濟醫院黃海院長也表示,目前還是有不少人誤認為看男科就是看“性病”,導致男性就醫的諸多尷尬現狀,去掉“男科”二字,能讓患者輕松就醫。
多數醫院改名不改特色
名稱中去掉“男”“女”,醫院專科特色無法凸顯。但醫院可以借此擴大服務對象范圍,發展一些延伸專科或轉型為綜合醫院。不過,記者從京城部分醫院了解到,目前幾家醫院仍維持特色專業不變。
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更名的醫院大都只是去掉了醫院名稱中“男子、”“男科”、“女子”等字,代表醫院品牌的關鍵字眼并未變化,如“北京曙光男科醫院”更名為“北京曙光醫院”,“北京同濟男科醫院”更名為“北京同濟醫院”,“北京五洲女子醫院”更名為“北京五洲醫院”。
在各家醫院的宣傳推廣上也仍堅持原專科方向。記者在北京同濟醫院網站上看到,更名后的醫院名稱后緊跟著“原北京同濟男科醫院”字樣。北京曙光醫院網頁上方醒目地打出了“中國十大男科診療基地”字樣。
服務篇
一邊是人山人海,擠破頭掛不到一個專家號;一邊是貴賓式服務,護士、醫生笑臉相迎。與公立醫院比起來,民營醫院在服務上的優勢非常明顯。但目前民營醫院良莠不齊,也有一些民營醫院信譽較差,存在欺詐行為。因此,患者在選擇醫院時需要練就火眼金睛,聰明挑選醫院。
挑選民營醫院四招鑒別優劣
第1招看資質選擇合法醫療機構
合法醫療機構是指經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設立并進行登記注冊,領取了由衛生行政部門核發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機構。
患者就診前應留意醫療機構是否在醒目位置懸掛了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注意證件是否過期,并仔細查看證件上標注的允許開展的診療科目。不要到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超范圍診療的機構看病。
另外,千萬別因為圖方便、貪便宜到無牌無證小診所就醫;或者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病情,或不好意思到大醫院就診所以選擇到小診所就醫;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不要隱瞞病情,以免發生誤診的情況;不要相信所謂的偏方、秘方,避免上當受騙。
第2招 上網站確認特色專業
由于現在醫療機構名稱中禁止標識“男”、“女”,因此患者在前往醫院就診前,可先登錄醫院網站詳細了解該醫院的特色科室和專業方向。
記者查詢發現,基本上一些大的民營醫院都建有自己的網站,同時在網站上也都有具備醫院特色的詳細介紹。除了特色科室外,網站上還列出了各自的專家資源,專家擅長專業及出診時間,患者了解后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就診時間和就診專家。
另外,各家醫院網站都開辦了互動平臺,如果患者實在無法判斷自己的病情該看什么科室、什么醫生,還可通過互動平臺得到醫院工作人員的及時幫助。
第3招 打電話確認醫生資質
很多患者去醫院首選專家,不過此時患者也需具備一雙慧眼,識穿某些醫院的偽“專家”。
有
些小醫院因為請不來在醫療某個領域比較出色的專家,又為了吸引患者來醫院就診,就硬著頭皮把普通的醫生化妝成國內甚至國際獲過獎或者某個領域比較出色的專
家來坐診。不知情的患者就認為他們是真的專家,擠破頭皮也要掛到專家號來看病,往往得不償失,花了好幾百塊錢還沒能查自己得的什么病,或者被這些假專家欺
騙高額的費用。
專家提醒,患者如對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執業資格有懷疑,可撥打市、區衛生局醫政科的電話進行咨詢,或者登錄北京衛生信息網進行北京市執業醫師與醫療機構信息查詢。
第4招 善維權保存醫療憑證
患者就醫后要妥善保存相關醫療憑證,包括門診病歷、各種檢查和化驗報告、收費票據等。一旦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可憑這些憑證通過相關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有些醫療機構拒絕向患者提供以上憑證,患者應積極索取,并及時向衛生監督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