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正醞釀醫改方案 醫院補償機制是弊端
衛生局長透露 醫改可能會先試點 再以點帶面
東莞“醫改”方案正在醞釀,具體內容尚未公布。不過,東莞市衛生局局長管敏政則透露,“醫改”涉及面太廣,“搞得不好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東莞“醫改”很可能會先試點,再以點帶面,不會馬上全面推開。目前,有關方面正在調研。
東莞醫療衛生體系發展規劃
(2009年-2020年)總體目標
到2015年,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進一步完善,基本實現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衛生事業現代化。
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面實現衛生事業現代化,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主要健康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三名副市長掛帥領導東莞“醫改”
據了解,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陣容強大。組長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冷曉明擔任,吳道聞、鄧志廣兩位副市長擔任副組長,市直十余位局長擔任成員。
而東莞“醫改”方案正在醞釀,具體內容尚未公布。不過,消息人士稱,醫改詳細方案不久將出臺,屆時會制定更多惠民政策出臺。
其實,早在今年1月下旬,東莞市衛生局就已經公布了《東莞市醫療衛生體系發展規劃(2009年~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被當地媒體看成是“東莞醫改十年路線圖”。
補償機制和醫院“多頭擔”是兩大弊端
事實上,今年2月份,吳道聞已經透露:東莞醫改將堅持政府主導,對公立醫院的政策性虧損將進行力所能及的補償等。這在《規劃》中作為東莞醫改面臨的弊端來列舉:財政補償機制未健全,醫院“多頭擔”業務不專一。
《規劃》直言,“財政補償機制未健全”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在2020年前,對醫療事業的補償應占到財政支出預算的7%,目前僅3%;“2008年,全市公立醫院在職人員人均年收入只有6.9萬元,比同期的教師平均待遇10.18萬元相差甚遠。”
《規劃》中提到,“現在醫院管理的事情太多,多頭擔現象嚴重,除了醫療業務,還要管理疾病控制、食品安全等,不但浪費了大量精力,而且這批人員的經費沒有得到落實,只能靠醫院業務收入中支付,客觀造成看病貴”。
今年將啟動6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東莞市衛生局局長管敏政在談到“醫改”時表示,“醫改涉及面太廣,搞不好影響社會穩定。”他透露,東莞“醫改”很可能會采取“先試點,再以點帶面”的模式,不會一步到位全面推開。
據了解,今年,東莞要全面落實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保證服務質量,并實現全市衛生服務全覆蓋。今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全部配備國家規定的基本藥物,所有基本藥物將實行零差率銷售,取消原有的15%加價。
作為推動醫改的一部分,今年東莞將啟動6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補服葉酸,為戶籍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檢查,農村改水改廁,農村婦女住院分娩補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