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糖皮質激素:是當前治療支氣管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藥物。可有效緩解哮喘癥狀,改善肺功能, 控制氣道炎癥, 減少急性發作次數以及降低死亡率。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應選擇專門的吸入性制劑,如國內有布地奈德,進口藥物有丙酸氟替卡松等。
2. 支氣管舒張劑:是哮喘和 COPD 患者預防或緩解癥狀所必需的藥物, 而吸入治療為首選的給藥方式。常用藥物有β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溶液或特布他林霧化液(SABA);抗膽堿能藥物,如異丙托溴銨或復方異丙托溴銨霧化溶液(SAMA 或 SAMA+SABA)。
3. 黏液溶解劑:可調節呼吸道上皮漿液與黏液的分泌,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合成與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維持肺泡的穩定,增加呼吸道上皮纖毛的擺動,使痰液易于咳出。如α-糜蛋白酶和鹽酸氨溴索,鑒于超聲霧化可使霧化液體加熱至蛋白酶變性,不推薦用超聲霧化給藥方式,宜用噴射霧化給藥。
但也有人認為,無論是α- 糜蛋白酶還是鹽酸氨溴索,都沒有證據表明可以讓相關患者受益,反而有可能加重氣道高反應性。
4. 抗菌藥物:常用的有噴他脒、妥布霉素、兩性霉素 B 。噴他脒用于治療肺孢子蟲肺炎;妥布霉素用于慢性呼吸道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囊性纖維化患者,其目標是治療或預防銅綠假單胞菌早期定植,維持目前肺功能狀態及減少急性加重發作次數。兩性霉素 B 霧化吸入可預防及治療移植患者氣道真菌感染,但 FDA 未批準作為霧化使用,仍以靜脈口服為主。
5. 氣道濕化劑:蒸餾水、0.45% 鹽水或生理鹽水。亦可作為霧化藥物的稀釋劑。
常用但不推薦的霧化用藥
(1)地塞米松:難以通過細胞膜與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而發揮作用;肺內沉積率低,氣道內滯留時間短,難以通過吸入發揮局部抗炎作用;半衰期長,易體內蓄積,對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抑制作用增強,故不推薦使用。
(2)慶大霉素:膿痰的酸性和厭氧環境常影響氨基糖苷類的抗菌活性。慶大霉素可刺激對氣道黏膜,引發炎性反應;還可對氣道黏膜產生毒性,使氣管黏膜上皮表面黏液纖毛清除功能受損。
另外,抗生素局部應用宜盡量避免。因局部應用抗生素吸收很少,在感染部位不能達到有效濃度,反而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或導致局部耐藥性產生。
(3)茶堿:對氣道上皮有刺激作用。
(4)中藥注射液:療效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均有待驗證,不推薦使用。
霧化給藥治療的注意事項
1. 每次霧化吸入時間不應超過 20 min;
2. 預防呼吸道再感染,加強口、鼻、咽的護理,注意霧化器、室內空氣和各種醫療器械的消毒;
3. 霧化有增加呼吸道阻力的可能,咳痰能力差的老人和小孩須謹慎,霧化吸入治療前或后最好吸痰;
4. 霧化一次所用液體量不宜過多,尤其是患兒,液體用量過大有引起肺水腫或水中毒的可能;
5. 哮喘患者特別是嬰幼兒面罩氧氣霧化吸入,時間不應超過 5~10 min,以免吸入過多 CO2 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6. 霧化吸入激素后及時漱口;
7. 在氧氣霧化吸入過程中,嚴禁接觸煙火及易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