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靜脈輸液技巧,每個護士都應該掌握!
來源: 作者:
兒童的液體需求不同于成人,不恰當靜脈輸注液體可導致嚴重后果,其中包括死亡、低鈉血癥所致永久性神經系統損傷、低血容量、器官灌注不良、血容量增加、水腫和心力衰竭。
小兒靜脈輸液不可能像成人輸液那樣安靜有序,孩子的哭鬧,家長超高訴求,突發事情很多,嘈雜環境,增加了護士穿刺難度,護士在心理上承受著極大的壓力。
如何做好病人的管理?有條件的可以放一些有趣、無聲的動畫片,吸引患兒的注意力,擺放一些貼近家長需求的育兒宣傳冊,盡量保持良好的就醫環境。目前重名重姓的患兒很多,在執行治療操作時要認真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及病人身份的識別制度,護士要做到忙而不亂。
六個月以內的嬰兒,頭皮血管較豐富,淺表易見,易于穿刺成功,可作為首選,但在固定時要避免肝素帽,輸液接頭壓傷皮膚。輸入特殊藥物,如甘露醇、血管活性藥等,應避免選用頭皮靜脈。幼兒可選擇手背、足背、大隱、前臂、等相對粗、直的血管,避開關節活動部位。在貼輸液貼膜時,一定要平鋪粘牢,不可抻拉輸液貼膜,避免造成張力性皮炎。
以往門診病房均采用頭皮鋼針靜脈穿刺,由于嬰幼兒的哭鬧、煩躁、不配合,一次靜脈治療往往需要2~3次的靜脈穿刺,滲液、脫針,給患兒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和恐懼,家長的情緒處在激動和崩潰的邊緣。留置針在病房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兒可以邊輸液,邊玩游戲,減少了穿刺率,保護了血管,使靜脈輸液順利完成。門診采用留置針輸液后,減少了因制動性固定給患兒帶來的不適,避免了因輸液時活動造成的滴速障礙及液體外滲。緩解了家長的緊張情緒,護患關系和諧、融洽。
護士的巡視無疑是給家長和年長兒極大的安慰,在巡視過程中要善于與家長溝通,抓住時機向家長進行耐心的健康宣教,普及健康知識。疏導家長的緊張情緒,讓家長理解、明白治療經過,同時要仔細觀察病兒生命體征變化,核對藥液的滴速,及時進行調整,避免藥液的快慢,影響藥物治療效果。對3歲以下哭鬧不安的嬰幼兒要加強巡視,排除因靜脈刺激、恐懼所致的哭鬧,警惕藥液外滲、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及病情變化。如遇患兒病情突然變化,保持鎮靜及時通知醫生,準備搶救物品及時施救。
隨著疾病譜的變化,醫囑給藥形式多樣化。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推薦意見:持續輸注刺激性藥物和發泡劑、腸外營養液、pH<5或>9的液體或藥物,以及滲透壓大于600 Osm/L的液體等藥物時,不使用外周靜脈輸注。腫瘤護士協會在發泡劑藥物的間歇性輸注(如:30—60分鐘)必須謹慎地通過外周靜脈導管給藥,并建議每5—10分鐘要檢測一次輸注部位的外滲跡象,包括檢查回血情況。
輸注部位評估
常規性地評估是否發紅、腫脹、或/和出現感覺異常、麻木、刺痛。評估應至少包括視覺評估、觸診和患者的主觀信息。如果部位有壓傷,敷料則要去掉以便更清楚觀察到部位。無并發癥,不常規更換兒童患者的外周靜脈短導管,但需要定期評估。
對于發生高鈉血癥的足月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應了解其液體狀態,并可采取下列措施:
- 若患兒無脫水癥狀且目前正接受等滲液體輸注,可考慮更換為輸注低滲液體(如0.4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
- 若患兒確診存在脫水癥狀,計算液體缺失量,補充液體超過48 h,初始給予0.9%氯化鈉溶液。
- 若液體狀態不確定,測量尿鈉和尿滲透壓。
- 若補充液體缺失量后高鈉血癥加重或未好轉,應回顧輸注的液體類型,并考慮更換為輸注低滲溶液(如0.4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
- 糾正高鈉血癥時,需確保24 h內血漿鈉水平下降幅度不超過12 mmol/L。
- 在最初24h,每4~6小時測量血漿電解質濃度;后續血漿電解質濃度測量頻率應根據患者的治療應答而定。
對于接受靜脈液體輸注的患兒,若發生低鈉血癥,可產生不良后果,引發永久性神經系統損傷和死亡。
- 若足月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發生低鈉血癥,應回顧其液體狀態,若患兒正接受低滲溶液輸注,可考慮更換為輸注等滲溶液(如0.9%氯化鈉溶液)。
- 對于處于高血容量狀態或有發生血容量增加風險的兒童和青少年(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采取下列措施:
將液體維持量限制在常規液體維持量的50%~80%;
減少液體維持量,根據無感液體丟失量(300~400 mL·m-2·24 h-1)加尿量計算液體補充量。
靜脈輸液期間發生急性有癥狀低納血癥管理
- 頭痛
- 惡心嘔吐
- 易受激惹
- 嗜睡
- 抽搐
- 昏迷
對于發生急性有癥狀低鈉血癥的足月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不宜單純采取限制液體輸注策略管理急性低鈉血癥性腦病。與之相比,應回顧患兒液體狀態,即刻向專家(如兒科重癥監護管理醫師)咨詢相關建議,可考慮采取下列措施:
- 2.7%氯化鈉溶液2 mL/kg(最大100 mL)10~15 min內推注。
- 若初次推注2.7%氯化鈉溶液后低鈉血癥仍然存在,可考慮再次給予2.7%氯化鈉溶液2 mL/kg(最大100 mL)10~15 min內推注。
- 若第2次推注2.7%氯化鈉溶液后低鈉血癥仍然存在,檢測血漿鈉水平,并考慮給予第3次2.7%氯化鈉溶液2 mL/kg(最大100 mL)10~15 min內推注。
- 至少每小時1次測量血漿鈉水平。
- 隨著低鈉血癥癥狀得以緩解,可根據患者的治療應答減少血漿鈉測量頻率。
- 低鈉血癥癥狀得以緩解后,需確保血漿鈉水平24 h內增加幅度不超過12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