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必知:職業暴露后,這些事情不要做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實習護士小X經過幾天的崗前培訓后,周一正式到某內科進行臨床實習。到崗后,護士長進行簡單交代后,讓小X跟隨帶教王老師開始了臨床實習。輸液、注射、換液體、拔針這種簡單的操作,由于上學期間基礎護理訓練課上小X都實踐過,加上小X想盡快熟悉科室工作,所以對于患者的呼叫她很是積極主動。
下午,8床患者的呼叫鈴響起時,經過老師的確認,該患者輸液完畢為拔針時,小X主動要求自己去操作,老師交代過按壓方法及方式后,小X就去拔針了,可是當她拔下針頭進行處理時(她把針頭插到墨菲式滴壺上的膠塞上),不慎刺破了左手的食指。
這下小X害怕了,趕緊告訴了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從傷口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沖洗、消毒包扎后,老師趕緊查看患者的病歷,發現該患者入院后只做了常規的抽血檢查,并沒有乙肝、梅毒、艾滋病等傳染病的檢查項目。
趕緊為患者和小X抽血檢查,并上報給感控科、護理部。真是怕啥來啥,不偏不正該患者是梅毒感染者,小X及老師都嚇蒙了,沒想到基層5線小城也有梅毒患者(患者自己也不知)。
通過感控科、護理部與市內傳染病醫院聯系,建議小X進行長效青霉素預防性治療,由于長效青霉素本院不常用,藥房內沒有此藥。為了不耽誤用藥,從其他醫院購買了芐星青霉素,但屋漏偏逢連夜雨,皮試顯示小X對該藥物過敏,沒辦法,重新聯系市里的傳染病醫院,換成頭孢曲松3克靜脈輸注,每日一次,連用10-15天。
這一波三折可把小X折騰傻了,沒想到實習第一天竟遇到這糟心的事。此科室的護士長也很是汗顏,覺得此事也給自己上了一課。
中華護理學會2018年8月發布的《針刺傷防護專家共識》中提出針刺傷的人群分布主要是,工齡≤5年的低年資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率最高,實習護士是針刺傷發生的高危人群。
因此,為了規避此類事件的發生,也為了給剛剛走向臨床的護生一個正確對待針刺傷的態度及不良事件發生后的處理,筆者搜集了一些相關知識,供臨床護士及護生學習。希望能給帶教老師的你及剛走上臨床的你有所幫助。
對學生職業暴露防范的關注不足,崗前培訓只注重理論知識培訓,缺乏具體事例的警示教育及具體操作的演練演示。
由于當地醫保控費政策的實施及醫務人員觀念因素,患者入院后只檢查了疾病相關的檢查,而對傳染病相關檢查項目未做常規要求,導致醫務人員不知該患者為梅毒陽性,更談不上特殊防護的落實。
帶教老師存在只重操作流程、不重職業暴露防范的問題,甚至部分帶教老師自身防范知識也明顯缺乏,不能及時地預見危險并進行指導。如案例中的老師只交待了拔針后避免患者出血的注意事項,并沒有告知學生拔出的針頭應該放置在哪里,導致同學拔下針頭后插在莫非氏滴壺的膠塞上時刺傷了自己。
處理銳器時,未按規范要求。據筆者觀察,臨床有大部分護士拔針時不推治療車、不端治療盤,徒手進行操作。并把拔下的針頭裸露、插在莫非氏滴壺的膠塞上、插在輸液瓶口的膠塞上。
調查表明,實習護士發生針刺傷的高危時間為實習前期的1—3個月,與操作不熟練、不規范有很大關系,且缺乏對職業暴露的預見性。
職業暴露后立即在傷口近心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外的血液,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再用肥皂或醫用洗手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至少5分鐘,隨后用 75%的酒精或0.5% 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按美國CDC推薦的治療一期梅毒的方法實施,推薦方案為芐星青霉素皮試后,240萬單位,1次/周,單次肌注。國內通常將240萬單位的芐星青霉素兩側臀部各120萬單位,肌肉注射,1次/周,連用3次—4次。
可給予強力霉素100mg口服,2次/天,連用14天;四環素500mg口服,4次/天,連用14天;頭孢曲松1g肌注,1次/天,連用8—10天;或阿奇霉素2g單次口服。但近十年來的研究表明,大環內酯類藥物有耐藥狀況出現,因此選擇大環內酯類藥物時需要考慮。
暴露后至少隨訪6個月,分別于6周、12周、6個月時進行梅毒檢測,若合并有丙肝、艾滋病等感染時隨訪要延長至12個月。
隨訪期間,暴露者性生活時必須使用避孕套,避免懷孕、獻血、捐獻器官、捐獻精子、捐獻組織等,哺乳期建議斷奶。
預防針刺傷需要醫院、醫護患通力合作。
首先院方應提供適合各類操作的空間及照明,提供方便工作人員取放的防護用具及工具,如帶自動激活裝置的安全型針具,無針輸液接頭,帶有保護套的針頭、安全型采血針、帶有尖峰保護器等安全裝置的靜脈輸液器及有自動回縮功能的注射器等;
其次,醫護人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嚴格執行各項穿刺操作規范和流程。如術中無接觸式傳遞銳器、不回套針帽、不二次分揀銳器、不故意彎曲、折斷、分離注射器針頭;立即將使用后的各類穿刺針放入銳器回收容器。對有明確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患者執行各類穿刺操作時,必須衣帽整齊、口罩防護、戴雙層手套。
與患者真誠溝通,向患者說明在明確知曉自己已患疾病的情況下,主動告知。
梅毒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可經由多種途徑傳播,如皮膚粘膜破損、性交、胎盤、親吻等,梅毒患者的用物必須嚴密消毒隔離。座椅、地面、桌椅每日用 2000mg/L 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被患者血液污染的物品須用 20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為患者進行操作時采取標準防護措施。即認為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均有傳染性, 進行輸液操作,必須戴帽子、口罩、手套。輸液結束后脫去手套后再徹底洗手,不能以戴手套取代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