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術操作要求及評價標準
1.目的
(1)需迅速發揮藥效和不能口服的藥物給藥。
(2)藥量大或刺激性大,不宜皮下注射的藥物。
(3)不宜靜脈注射的藥物。
2.準備
用物準備:治療盤、無菌持物鑷、 無菌棉簽、碘伏、2ml或5ml注射器、5或61/2號針頭。如注射用藥為油劑、混懸劑需備較粗的9號針頭及搶救用藥。
病人準備:協助病人取舒適體位,臥位,左側或右側,下腿彎曲上腿伸直。
[病人體位的準備]
3.部位
原則:應選擇肌肉豐厚,沒有大血管、神經分布的部位。
其中最常用的為臀大肌。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上臂三角肌。
(復習臀大肌 、臀中肌、臀小肌的解剖)。
幾種定位法:
(1)臀大肌注射定位
[十字定位法]自臀裂頂點引一水平線,然后從髂嵴最高點作一垂直線,將一側臀部分為四個象限,其外側象限避開內角為注射部位。
[聯線法]取髂前上棘與尾骨聯線的外1/3處,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
①食指尖置于髂前上棘,中指尖置于髂嵴下緣,兩指間構成一個三角區,即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側三橫指處,注意病兒以自己手指為準
(3)股外側肌注射定位
大腿中段外側成人:髖關節下10cm至膝關節上10cm,大腿外側寬7.5cm。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
取上臂外側,肩峰下2~3橫指處。
4.實施
(1)攜用物至病人床前,查對床號,姓名,藥物。
(2)協助病人取合適體位,暴露注射部位,常規消毒。
(3)排出注射器內空氣。
(4)以左手拇指和食指繃緊局部皮膚,右手以執筆式持注射器,用手臂帶動腕部力量,將針頭迅速刺入約2.5cm,消瘦者和小兒應略淺。
(5)右手不動,固定針頭,左手抽動活塞,見無回血后以勻速推注藥液。
(6)注射畢,用無菌干棉簽按于針眼處,迅速拔針并按壓片刻以止血。
(7)幫助病人整好衣被,取舒適臥位。
(8)整理用物,洗手。
5.注意事項
(1) 嚴格做到“五個準確”。
(2)見無回血后,再注入藥液。
(3)觀察并評價用藥效果及不良反應。
(4)多次注射后,局部可出現硬結,可用熱水袋或熱濕敷處置。
(5)針梗不能全部進入皮下,以防折斷。
(6)嬰幼兒應選擇臀中肌、臀小肌處注射,以免損傷坐骨神經。
保持注射盤的清潔,用后的針頭、注射器浸泡后,再按規定處理,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不可隨意丟棄,應毀形后集中處理。
備注
集體注射法(病區內常用)
(1) 備治療車 、治療盤、無菌注射器、針頭、藥液、浸泡注射器和針頭的治療碗、桶、洗手桶或浸泡消毒液的小毛巾、注射單(本)、注射小卡、按醫囑抽吸好藥液按套上安瓶或密封瓶,置于無菌治療盤內或方盤內,按床號擺好。
(2)推至病室,按床號、姓名、藥液再次核對后依次注射[注射小卡、注射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