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消毒溶液消毒、清洗傷口及其周圍組織,并用生理鹽水進一步沖洗。若情況需要,則協助進行傷口擴創術,協助傷口的縫合,促進傷口愈合,預防傷口感染。
(2)依情況需要給予抗生素及疫苗注射。被動物咬傷者若無法得知是否有狂犬病,則將其視為狂犬病處理,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人類雙套染色體細胞疫苗;毒蛇咬傷者根據情況,注射抗毒素、抗生素及破傷風疫苗。
(3)密切監測傷口腫脹情況,檢測傷肢末梢脈搏的搏動,固定傷肢,以減少進一步傷害的產生。將傷肢放于舒適位置,根據情況使用局部麻醉劑或鎮靜劑,以減輕疼痛。
(4)減輕焦慮、不安,維持鎮靜,作好心理護理,以簡單的語言向病人解釋治療過程。
(5)毒蛇咬傷者應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建立靜脈通路,以補充因出血造成的體液溶劑不足。頭部抬高,側向一邊,監測呼吸次數,呼吸音以及是否出現嚴重呼吸窘迫情形。視情予以氣管插管,維持呼吸道通暢,給予適當的氧氣吸入。
34.冷、熱及輻射傷害的護理要點有哪些?
冷傷害護理:
(1)維持呼吸道通暢和足夠換氣量:冷傷害抑制咳嗽反射,必要時插入氣管內管并行抽吸術。以面罩或鼻導管法給予氧氣吸入,接上有熱裝置的潮濕器,進行動脈血氣分析檢查,必要時糾正酸中毒。
(2)維持組織灌流量:可行熱水浴(勿超過40℃),并檢測水溫的變化。避免攝取引起血管收縮的食物,如咖啡、抽煙。根據醫囑給予止痛劑。
(3)維持足夠的體液容積:建立靜脈通路,滴注加溫的5%葡萄糖及生理鹽水溶液。放置鼻胃管并給予加溫后的飲食。插入留置導尿管,密切監測尿液排除量。
熱傷害護理:
(1)降低體溫并維持正常體溫:將病人安置在陰涼、通風的病室,將衣服脫去,用濕床單覆蓋;使用溫水擦浴,或在腋窩處放置冰袋。密切監測體溫、脈搏、呼吸的變化。
(2)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意識清醒者,經口給予糖水及電解質溶液;若意識不清,則應建立靜脈通路,以補充水分及藥物。輸入液體時須預防液體超負荷。注意監測心電圖、心跳節律、組織灌流及意識變化。
(3)維持適當的換氣量:密切監測呼吸變化,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
輻射傷害的護理:
(1)發生輻射意外時,立即通知原子能委員會,設立污染區,避免閑人進入,工作人員進入前須先佩戴感應器,穿保護性衣服,戴口罩、帽子。
(2)去除病人的所有衣物(如鞋、褲、內、外衣),并將脫下的衣物放在密閉容器內(如塑料袋、鉛桶)。
(3)用水沖洗皮膚至少15min,由頭開始往下沖洗,以將附著在皮膚表面的輻射傷害物洗凈,特別要注意指甲、手臂內側、鼠蹊、頭發等處的沖洗。
(4)若有開放性傷口,則先用生理鹽水,再用3%雙氧水,由內向外清洗避免將污染物沖至傷口。洗凈后用干凈、阻塞性敷料或塑膠布覆蓋。
(5)采用必要的隔離措施及保護措施。
35.骨折病人緊急處理原則有哪些?
(1)簡單有效地固定。為預防骨折碎片傷及軟組織、引發疼痛及嚴重出血,在移動病人時需先用夾板固定骨折肢體。適當的固定除可防止骨折處繼續損傷外,還可減輕疼痛、出血及避免休克。
(2)迅速安全轉移病人。移動病人時須支托患肢上下關節,保持骨折長軸的牽引方向,避免旋轉造成另一項損壞。
(3)妥善處理傷口。開放性骨折傷口可用清潔敷料覆蓋,以免深部組織受到污染,禁止將突出于皮膚的骨推回去。
(4)使用麻醉性止痛藥劑時,須在確定頭部無外傷或無顱內壓升高的情況后方可給予。
(5)脫去病人衣褲時應掌握先健側后患側,為減少損傷和少移動骨折處,可直接剪開患側的衣褲。
36.心搏驟停的原因和主要標志是什么?
原因:
(1)心臟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
(2)手術麻醉意外。
(3)創傷、電擊、溺水、窒息。
(4)電解質紊亂、藥物過敏、中毒等。
主要標志
(1)突然意識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