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局部血液循環明顯不良時,用冷敷可加重血液循環障礙,導致局部組織缺血缺氧而變性壞死。
(3)下列部位禁用冷敷:
①枕后耳郭、陰囊處:用冷敷易引起凍傷。
②心前區:用冷敷易引起反射性心率減慢,心律不齊。
③腹部:用冷敷易引起腹瀉。
④足底:用冷敷因末梢血管收縮而影響散熱,或反射性引起一過性的冠狀動脈收縮。
27.隔離的種類有哪些?
(1)嚴密隔離:適用于傳染性強或傳播途徑不明的疾病。如鼠疫、霍亂等烈性傳染病。
(2)呼吸道隔離:適用于病原體經呼吸道傳播的疾病。如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3)消化道隔離:適用于病原體通過污染食物、食具、手及水源,并經口引起傳播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傷寒、細菌性痢疾等。
(4)接觸隔離:適用于病原體經皮膚或黏膜進人體內的傳染病。如破傷風、炭疽、狂犬病等。 j{
(5)昆蟲隔離:適用于病原體通過蚊、虱、蚤等昆蟲傳播的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斑疹傷寒等。
(6)床邊隔離:適用于普通病區發現的胃腸道傳染病人;傳染病區暫無床位收住,臨時以病床為隔離區的一種隔離方法。
(7)保護性隔離:亦稱為反向隔離:適用于抵抗力低下或易感染的病人,如大面積燒傷、早產嬰兒、白血病及臟器移植病人等所采取的保護性措施,避免由他人(包括醫護人員)將病室外的致病菌帶進病室內而采取的隔離方法。
,
(8)血液、體液隔離:適用于病原體通過血液、體液(引流物、分泌物)等傳播的疾病。如肝炎、艾滋病病毒等感染性疾病。
28.什么是分級護理?
分級護理是根據病人病情的輕重緩急,擬訂的相應的護理要求,危重病人設有特別護理,等級護理分一級、二級、三級。
特別護理:
病情依據:各種復雜大手術,嚴重外傷,腦外傷,病危。
護理要求: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保持水、電解質平衡,準確記錄體液出入量;備齊急救藥品、器材;做好皮膚、口腔護理,嚴防并發癥;避免有害因子的刺激,確保病人安全;設專人負責24h護理。
一級護理:
病情依據:病重需要嚴格臥床休息;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性失血及內出血;各了種大手術后;高熱、昏迷、中毒、肝腎功能衰竭、子癇、驚厥、早產兒、特殊治療期。
護
理要求:嚴格臥床休息,協助各種生活需要.加強身、心護理;定期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每日4次;做好基礎護理,口腔護理每日2~4次;定時翻身、擦
背、拍背,預防褥瘡及并發癥;每15~30min巡視1次;注意特殊藥物治療效果及反應;如病情危急可指派專人負責24h護理。
二級護理:
病情依據:重病后期恢復,仍應臥床休息者;大手術后病情穩定而身體仍虛弱者;年老體弱或慢性功能障礙不宜活動者;骨牽引、癱瘓、生活不能自理者。
護理要求:保持臥床休息,病人可在床上坐起或在室內適當活動;協助調理生活;加強基礎護理,可由病人自理或協助進行;每2~4h巡視病人1次。
三級護理:
病情依據:輕癥、慢性病人;手術前檢查準備階段;各種疾病及手術后恢復期;正常孕婦和產婦。
護理要求:可適當活動,生活自理;每日巡視3~4次;了解病人的治療效果、情緒和精神狀態;給予一般衛生及防病指導。
29.危重病人的護理要點有哪些?
(1)觀察:注意觀察病人的意識狀態,瞳孔大小、對光反射,肢體活動,血壓波動,脈率、脈律變化,呼吸頻率、呼吸方式以及膚色、外周循環等情況,及時分析判斷病情變化的原因,根據病人病情和生命體征的變化作出綜合判斷,詳細記錄。
(2)急救:急救復蘇成功的首要條件是及早搶救,緊急情況下護士應能進行初期復蘇處理、氣管插管,準確使用除顫器和人工呼吸機等。當病情突然發生變化時,嚴密監護,備齊復蘇設備和藥品,協助搶救。
(3)
基礎護理:危重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對環境的適應也很差,因此,必須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新鮮,環境清潔、安靜。對危重病人尤其要做好口腔、眼睛及
皮膚的護理。對已脫離危險、處于平穩階段的病人,要盡可能使其生活有節奏,符合日常生活規律,以促進病人獨立自理、順利脫離藥物和機器。
(4)引流管的護理:重癥病人常放置各種引流管,如導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等,各種引流管要保持通暢,注意引流液有無質、量、顏色的改變。
(5)
與病人交流:因應用呼吸機等而失去語言能力的病人,思想交流受到阻礙。可能情況下,應進行筆談,提倡用會意的方式交流思想。護士要用多種方法了解病人,包
括注意觀察病人的表情和凝視的方向,正確理解病人的各種手勢所表示的要求,并對病人作出相應的回答,使其安心。在實施各種護理行為之前,應將目的和操作方
法向病人說明,以取得信任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