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N患者護理統一模式:認證急重癥監護護理實踐的概念模式詳細說明患者及其家屬的需求和/特征能夠敦促護士的能力或特長從初級實踐向高級實踐進步。
急重癥醫療護理;護理專業特色,專門處理急癥患者和存在可能威脅生命問題的患者。
急癥監護護理從業者(ACNP):完成研究生教育和督導實習并擁有較高能力的護士,有能力完成綜合健康評估,能夠提出并解釋所有診斷試驗和診斷程序,能夠作鑒別診斷以獲得內科診斷,能夠為生理不穩定、依靠技術和/或在其所屬人群內屬于高度易發并發癥的患者提出和執行醫療干預措施并評估療效。
急性重癥:目前存在具有生命危險健康問題的高危患者病況。患者病情越是危急,其易感性、不穩定性和復雜性就越高。
評估:ACNP與患者及其家屬、護理人員和跨學科團隊交流以及收集和分析數據的系統性動態過程。數據所涉及范圍如下:身體、心理、社會、環境、管理要求、外部需求、文化、認知、功能、組織、發展和經濟因素。
看護人:病人認可的家人、監護人或法定監護人。
慢性重癥:度過重癥疾病生命危險期但需要繼續接受重癥監護的成年患者病況。沒有對小兒患者做單獨的定義。
勝任能力:將在特殊職能和工作單位發揮作用所必需的指示、態度和技術結合起來。
APRN的統一管理模式:將APRN四項職能要求的許可證發放、教育、合格證書和資格證書獲得相結合的模式:認證注冊護理麻醉師、合格執業護師、臨床護理專家和合格助產護士。
連續性護理:跨專業護理過程,包括患者及其家屬或指定協調方案的其他重要人員,同時鼓勵患者根據各自更換需求和可用資源在不同單位之間轉移。
持續護理:描述患者通過達到預期生活質量從健康到尊嚴死亡的概念模式。患者位置的連續性是由個人決定的。
資格審核:篩選和評估任職資格和其他證書的系統過程,包括許可證、所需要求、相關培訓和經驗、現有能力和健康狀況。
診斷:對患者急性和潛在健康問題或需求的臨床判斷,可以是內科或護理診斷,為制定跨專業護理方案提供基礎以獲得預期療效。
評估:測定患者達到預期療效的過程。
循證實踐:解決臨床決策的范例和長期問題解決方法,包括不斷使用最佳可用證據(如與解決臨床問題最為相關的證據的系統研究和重要評估結果)以及自己的臨川專業知識同時關注患者的價值觀與喜好,從而提高個人、群體、社區和系統的療效。
家人:患者接受的親人、其他重要人員和/或代為做決定者。
指南:以科學理論、研究和/或專家意見為基礎的廣泛實踐建議。
治愈環境:組織的原則和目標是構建資源來支持和關注科學與精神的結合,提供條件來鼓勵和支持患者及其家屬的內在愈合能力。
健康工作環境:支持良好溝通標準、真誠合作、有效決策、合適人員、互相認可和真正領導能力的工作環境。
實施:執行包括實施、指派和/或協調干預措施在內的跨學科護理方案的過程;患者和/或家人或醫療人員也要實施護理方案規定的干預措施。
評價:形成包括判斷思維、問題解決、道德推理和制定決策在內的結論。
知識:包括思維、對科學和人文的理解、專業實踐標準、通過實踐經驗所獲得的洞察力、個人能力以及領導能力。
護士:由州政府機構認可的注冊執業護士。
護士特征:根據AACN病人護理統一模式的定義,護理特征需要反映出知識、技術、經驗和滿足患者及其家屬需求所需要的態度四者的結合。護理持續性特征的基礎是患者需求,包括臨床評價、宣傳和道德機構、護理實踐、合作、系統性思維、不斷學習、對多樣性的反應能力以及臨床咨詢。
護理:醫療保健行業的工作,負責保護、促進和提高病人健康狀況和能力,預防疾病和傷害,通過診斷和治療緩解患者病痛,做好個人、家庭、社區和人群的護理宣傳。
護理過程:從護理角度照護患者的動態系統性方法。護理過程的步驟包括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ACNP持續收集(反復收集)和評估(反復評估)數據、患者的護理反應、制定(反復制定)預期結局和根據上述數據提供干預措施的過程明顯體現了護理過程的動態和循環性質。
療效:描述ACNP干預后預料或預期結果的測量和預期目標。
患者特征:根據AACN患者護理統一模式的定義,患者特征貫穿健康和疾病的整個過程,包括恢復力、易感性、穩定性、復雜程度、資源利用率、護理參與、決策參與和可預見性。
患者:接受護理的個人、家人和/或看護人、團體或社區。
同行評審:在知識、技術和技能方面能力相當的專業人員評價護理程序和/或療效的過程。
護理方案。根據患者個人預期療效制定的跨專業護理方案。患者、家屬或醫療人員共同參與實施或執行護理計劃。
重點人群:APRN統一管理模式定義了六類患者人群:許可證發放、合格證書獲得、資格證書獲得&教育:(1)一生中的家人/個人(2)成人-老年病學,(3)兒科,(4)新生兒,(5)婦女健康/性別相關(6)心理/精神健康。
特權:法律和機構允許有獨立實踐資格的從業人員在個人執照范圍內獨立實踐和提供專業內科或其他護理服務的過程。同行建議、專業經驗、健康狀況、教育、培訓和許可證發放有助于測定從業人員的臨床勝任能力。機構和護理從業者雙方必須同時遵守臨床實踐特權。
護理質量:結合專業護理標準和患者及其家屬期望的合作協同過程。
反思性學習:反復進行思考、自我評價、分析、綜合能力和提升自我。
技術:包括進行精神運動、交流、處理人際關系和執行診斷程序在內的能力。
標準:由專業機構提出和支持的權威性文件,描述了用以測量或評價實踐、服務或教育質量的護理或操作水平。
實踐標準:實踐標準包括權威性文件,描述了由護理專業共同所有且能用以評價實踐質量的護理或操作水平。實踐標準描述了體現在評估、診斷、療效鑒定、計劃、實施和評價過程中的和臨床實踐水平。
專業操作標準:專業操作標準的權威性文件定義了專業職責中工作表現的勝任級別,包括與專業操作、教學、合作、倫理、系統思考、資源利用、領導能力、聯合領導、質量和臨床調查相關的行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