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拔針后怎么按壓最有效?
來源:中國護士網(wǎng) 作者:www.qhzkw.net
拔針后按壓是靜脈輸液的最后一步操作,如果按壓方法不當,易造成皮膚針眼出血或皮下淤血,增加患者的疼痛不適影響血管的清晰度,給再次靜脈穿刺帶來難度,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
拇指按壓法:拔針后立即讓患者對側(cè)拇指壓在蓋針眼的小紗布上;
大魚際按壓法:拔針后立即讓患者對側(cè)大魚際部位壓在蓋針眼的小紗布上及周圍的皮膚;
3指平行按壓法:拔針后立即讓患者對側(cè)手的中指按壓在蓋針眼的小紗布處,食指按壓靠近近心端,無名指按壓遠心端,3個手指平行加壓。
拇指按壓法在臨床上是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按壓方法,拇指按壓法與大魚際按壓法及3指平行按壓法比較,容易造成皮下淤血,這是因為通常靜脈穿刺共有“兩個針眼”,一個是穿過皮膚的針眼,另一個是穿過血管壁的針眼。在臨床進行穿刺時,一般都是在針頭進皮膚后再將針頭沿著血管行進一段再進入血管,兩個“針眼”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如果只按壓皮膚的“針眼”,而不按壓血管上的“針眼”,則血液仍會從血管壁進入“針眼”而流入皮下形成淤血。
大魚際按壓法和3指平行按壓法最突出的相同之處在于,兩者按壓面積均比拇指按壓法按壓面積大,統(tǒng)計分析差異并不明顯,但在構(gòu)成皮下淤血的百分比有5.8%和1.7%之區(qū)別,這說明此兩種按壓方法仍存在引起皮下淤血的不同原因。
大魚際按壓法是因為肢體活動較大,手掌活動需要借助腕關(guān)節(jié)活動,按壓時不方便,時間不宜長,使按壓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部位發(fā)生偏差,按壓重力產(chǎn)生移動,不能準確壓迫出血點,導致針眼出血形成淤血;
3指平行按壓不僅受壓面積大而均勻,而且患者易掌握按壓的力度,按壓固定,重力移動機率少,患者感到舒適,能長時間按壓而未感到行動不方便,使按壓的時間達到要求,減少皮下淤血的發(fā)生。
注意事項:
靜脈穿刺時不宜拍打靜脈,特別對毛細血管脆性大或伴有血小板減少的患者,拍打有可能引起皮下出血。靜脈穿刺時針尖與皮膚呈35~ 45°在靜脈上方進針[4],針尖穿過皮膚后直接刺入靜脈,縮短了皮膚針眼與血管壁針眼之間的距離,并能降低拔針后皮下淤血的發(fā)生率。患者拔針后30min內(nèi)盡量不做握、提、推、拉重物的劇烈活動,避免靜脈系統(tǒng)血液壓力的突變,使血液從針眼處流出。
盡管3指平行按壓法與大魚際按壓法均比拇指按壓法有顯著性差異,但在按壓的時間、力量和面積這三個方面,3指平行按壓法與大魚際按壓法比較,3指平行按壓法更容易讓患者學會,掌握且能達到要求,而不感到麻煩,起到壓迫止血的作用,減少患者皮下淤血的發(fā)生,使患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