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腫瘤患者護理常規
[觀察要點]:
1、病人的心理狀態。
2、抗癌藥物的毒副作用:如口腔炎、出血性膀胱炎、心肌炎等。
3、靜脈輸液部位有無異常變化:如疼痛、紅潤、瘋疹、壞死等。
4、嘔吐、腹瀉次數、量及性質。
5、出入量、體重及電解質。
6、血象、各器官功能。
7、潛在感染的部位:如口腔、咽喉、腋下、會陰、肛周等,又無紅腫熱痛。評估患者的嘔吐及大便情況。
8、出血傾向:如鼻、牙齦、視網膜、陰道、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等部位的出血 。
9、疼痛的性質、程度、用藥類型及毒副作用。
[護理措施]
1、采取各種方式,向病人/家屬提供腫瘤及化療的有關知識,并使其掌握自我護理的方法。
2、化療期間經常與病人溝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可使用分散療法、松弛療法使病人放松、分散注意力,減輕化療不適。
3、確保各項治療護理安全到位。
4、治療護理操作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
5、限制探視。如有呼吸道感染和傳染病者禁止入病房。
6、病房每日開窗透氣兩次,每次30 min。病房定期紫外線空氣消毒30 min。
7、輸液時加強巡視,嚴防藥液外滲,如有外滲應立即處理。
8、按腫瘤科病人口腔護理常規做好口腔護理。
9、維持病人最佳飲養狀態:表現為攝入足夠的熱量,出入量平衡,皮膚彈性好。
10、做好嘔吐護理。劇烈嘔吐及時匯報醫生,并嚴密觀察水電解質酸 堿紊亂情況。
11、做好肛周護理。如有便秘及腹瀉及時處理。
12、白細胞低的病人進行保護性隔離,或安置層流床內。
13、當血小板計數<50×109/L時實施預防出血的措施。當血小板計數<20×109/L時,嚴格臥床,限制活動,防止摔傷。
14、遵醫囑按WHO制定的三階梯止痛方案進行疼痛治療并做好疼痛護理。
[病人教育]
1、嚴格遵守陪護探視制度,保持周圍環境的整潔,避免接觸鮮花。
2、如有疼痛及時告訴醫生護士,無須忍痛。
3、輸液處如有疼痛或不適及時匯報。
4、化療期間多飲水,多解小便。
5、飲食上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忌煙酒,忌辛辣調味品及有可能引起黏膜創傷的食物。
6、保持口腔清潔。起床后、臨睡前、每次進食后、每次嘔吐后用漱口水含漱2-3min。
7、用藥后胃腸道反應嚴重及時通知醫生護士。
8、保持大便通常,注意肛周清潔,如有便秘或腹瀉及時通知醫生。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到公共場所及和感冒的人接觸。
二、腦外科患者腦出血術后護理要點
1、清醒后抬高頭,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2、監測生命體征,注意意識及瞳孔變化。術后24內易出顱內再次出血,發生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3、注意引流液量、色變化,保持出入量平衡。
4、發生腦疝患者嚴密觀察病情,遵醫囑給予脫水藥,并及時搶救。
5、對昏迷不能排痰病人加強翻身、扣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護眼睛,預防眼角膜受刺激,每日用生理鹽水洗眼后,遵醫囑使用眼藥膏,并用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覆蓋眼部。
6、對于躁動病人,妥善固定各管路,加裝床檔,經家屬同意后實施保護性約束。
7、高熱病人給予冰毯、冰袋或遵醫囑降溫藥物。
8、恢復期加強肢體功能及語言訓練,協助病人進行肢體的被動活動,防止肌肉萎縮。
三、股骨頭壞死的防治與護理
隨著環境污染、藥物(尤其是激素)的濫用 、人們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病,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及致殘率。隨著醫學的發展,該病治療方案已經逐步趨于成熟,只要能夠做到“病因預防”、“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預防”和對癥治療,是完全可以戰勝該病的。
髖部疼痛可能是早期的股骨頭壞死。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有明確的髖部外傷史,如髖部的骨折或脫位。
2、曾大量運用激素治療的患者。
3、長期大量飲酒。
4、高脂血癥、鐮狀紅細胞貧血、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等以上原因是股骨頭壞死的病因。
為了避免股骨頭壞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天氣變化、風寒濕邪、避免再次損傷。
2、忌酒、激素類藥物、消炎鎮痛類藥物。
3、少食水產品。飲水產品可引起體內代謝物質紊亂而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和其他關節無名腫痛。
4、加強體育運動,補鈣加服維生素D,預防骨折。
5、控制飲食,以免體重持續增加而加重髖關節負擔。
如果發現為早期的股骨頭壞死,可以選擇非手術治療。非手術療法指減少或避免負重以使股骨頭自身修復的各種方案,包括中藥內服、足浴法、中藥離子導入、推拿、針灸等方法。手術治療的方法要根據股骨頭壞死的程度而決定。大體上對于Ⅰ期患者可以選擇介入治療、髓心減壓;Ⅱ期、Ⅲ期患者可以選擇截骨術、鉭金屬及自體骨植入術;Ⅳ期患者選擇全髖關節置換術。
總之,該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信心和誤診、誤治,以至于錯過治療時機,只要及時診治,股骨頭壞死在早期治療的效果還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