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由同一個搶救者完成心肺復蘇術的全部操作。
⒈環境評估。
⑴安全性。確認現場無威脅和損害健康和生命的危險因素存在。
⑵適宜性。確認現場適合搶救。
⒉表明身份。
⑴從正面接近病人。
⑵大聲表明身份:“同志,我是急救人員,來幫助你”。
⒊判斷意識。
⑴方法:搶救者輕拍病人的肩部;同時貼近其雙耳高聲喊叫:“喂,你怎么啦?”;如認識病人,則直呼其姓名,也可用手指掐壓人中、合谷穴。如無反應,提示意識喪失。在5秒鐘內完成。
⑵專家提示:病人一旦出現眼球活動或四肢活動及疼痛反應,立即停止掐壓。嚴禁搖動病人頭部,以免損傷頸椎。
⒋呼救及求助。
一旦確定已意識喪失,立即高聲呼救,招呼最近的協助者。
(1)方法:大聲叫“來人啊!救命!這位同志,請幫助撥打120急救電話,告知有位男(女)士昏迷,速來搶救。然后回來通知我。
(2)注意點:協助者的主要任務是向120呼救,說明事故地點、病情、回電號碼、救治簡況等。
⒌放置復蘇體位。
置病人仰平臥位于堅實平面上,頭、頸、軀干無扭曲。
⑴方法:翻動身體時務使頭、頸、軀干同時整體轉動,注意保護頸部,搶救者一手托住其頸部,另一手扶其肩部。
⑵注意點:搶救者跪于患者肩旁,將患者近側的手臂直舉過頭,拉直其雙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狀。
⒍暢通呼吸道。
凡意識喪失者,可因舌根后墜而堵塞呼吸道使空氣難以或無法進入肺部,這時應立即通暢呼吸道。
⑴方法。松解衣領、褲帶,檢查口腔并用指挖法清除異物(泥土、嘔吐物、痰液等)后開放氣道。
①仰頭舉頦(頜)法:搶救者跪于病人肩側,一手的小魚際肌置于病人前額,用力下壓,使頭后仰,另只手的示指、中指放在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上抬起。
注意:手指不要壓迫頦下軟組織以免使呼吸道受壓;也不要壓迫下頦使口腔閉合;有假牙者不必取出,因舉頦可使牙托復位,有利于人工呼吸。
②雙手抬(托)頜法:搶救者跪于病人頭側,雙肘支撐,將頸部固定于正常位置,雙手緊推雙下頜角,使下頜上移,用拇指牽引下唇,使口微張。此法適用于頸部有外傷者。
③仰頭抬(托)頸法:搶救者跪于病人肩側,一手置于前額使頭后仰,另一手放在頸后,托起頸部。
注意:不要過度伸展頸椎。有假牙須取出,以防松動的牙托堵塞呼吸道。
⒎判斷呼吸。
⑴開放呼吸道后,搶救者側頭將耳貼近病人口鼻,目視其胸腹部,判斷呼吸是否存在。
①看:病人胸、腹部是否有呼吸的起伏運動。
②聽:病人口鼻有無呼吸聲響。
③感覺:面頰有無氣體吹拂感。
⑵注意:判斷呼吸要求在10秒鐘內完成。正常速率下計數4位數為1秒鐘。通過計數來計時:“1001”、“1002”、“1003”、“1004”¨¨
如有呼吸,則保持呼吸道通暢,置病人于復原體位;若無呼吸,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⒏人工呼吸。
正常大氣中含氧量21%。人平常呼氣中含氧量16%,人工呼吸時可增至18%,而含二氧化碳量僅2%。因比呼氣中的氧濃度足以維持病人生命所需。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人工呼吸法。
⑴口對口人工呼吸:保持氣道通暢體位,搶救者用按前額的手的拇、示指捏緊鼻翼,封閉鼻孔。吸氣,張口,雙唇包封病人的口外緣,向口內吹氣。
①吹氣時間>1秒鐘。速率不要過快,不要按壓胸部,避免氣體進入胃內造成胃擴張及肺部損傷。
②吹氣量不要過大,以使病人胸廓上抬為度。
③吹氣后口脫離,放開鼻孔待其呼氣。
④連續吹氣兩次。
注意:吹氣時觀察胸部有無起伏。有者人工呼吸有效;無者人工呼吸無效。原因是氣道通暢不夠、吹氣不足或氣道阻塞,應重新開放氣道或清除口腔異物。
⑵口對鼻人工呼吸。當病人牙關緊閉、口腔嚴重損傷或頸部外傷時應用此法。搶救者一手置于前額使頭后仰,另手提起下頜并閉合口腔。吸氣后用口與病人鼻孔密封吹氣,同時觀察胸部有無起伏。吹氣畢離開鼻孔,分開雙唇開啟口腔使氣體呼出。此法有鼻出血或鼻阻塞時不能使用。
⑶口對口鼻人工呼吸。適用于嬰幼兒。先將其頭后仰,下頜輕輕上抬,使患兒的口、鼻孔充分開放。搶救者吸氣后用口包封病兒口鼻,吹氣時注意胸部有無抬起。
⒐判斷脈搏。
頸動脈為中心動脈,在周圍動脈搏動消失時仍可觸及脈搏,且可在不脫衣時檢查,十分可靠和方便。對嬰幼兒可檢查肱動脈、股動脈。應在10秒鐘內完成。計時方法同前。
⑴檢查頸動脈搏動方法:搶救者一手置于前額,使頭后仰,保持氣道開放;另手的示指、中指并攏輕置于喉結處,然后向搶救者同側垂直滑動3厘米,觸摸動脈搏動。
注意點:觸摸不能用力過大,以免推移頸動脈;不能同時觸摸兩側頸動脈,以免造成頭部供血中斷;不要壓迫氣管,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計時至第6秒時觀察軀體整體情況。
⑵檢查肱動脈搏動方法:搶救者一手置于前額,使頭后仰,保持氣道開放;另手將近側病兒上臂外展、肘關節直角屈曲向上,將示、中指輕置于肱骨中部肱二頭肌內緣處,垂直壓向肱骨,觸摸脈搏。
⑶檢查股動脈搏動方法:將病人近側下肢外展,在腹股溝內側按壓,觸摸脈搏。
⒑胸部心臟按壓。
A、成人(包括9歲以上者)按壓法。
⑴定位:搶救者近病人下肢的手為定位手。示、中指并攏,指尖沿其肋弓向上滑動,中指端置于肋弓與胸骨劍突交界即切跡處,示指在其上方與中指并排平置。另手
掌根緊貼于定位手示指上方固定不動(固定手),掌根長軸與胸骨一致;再將定位手掌根重疊于固定手背上,兩手指交叉抬起,脫離胸壁。
http://www.qhzkw.net
⑵姿勢:搶救者雙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動,雙肩在病人胸骨正上方,使肩、臂、手的連線與胸骨(或地面)垂直,以髖關節為軸,用軀干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壓,著力點為固定手掌根。按壓與放松要有充分時間,即下壓與向上放松的時間應相等。放松時固定手掌根始終不能脫離胸壁。
⑶頻率:100次/分。節律要均勻。
⑷深度:4~5厘米。
⑸按壓次數:連續按壓30次(用時18秒)。進行計數:1-1、1-2、1-3¨¨
⒒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值:
⑴按壓30次后行2次人工呼吸為一個循環。以約2分鐘時間完成5個循環。
⑵單、雙人心肺復蘇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值均為30:2,即30次按壓后予2次人工呼吸。
⑶5個循環后以少于10秒鐘時間檢查脈搏及循環征象。之后每5個循環后再檢查一次。
注意點:①按壓時手指不應壓在胸壁上,兩手掌應保持重疊放置按壓,否則易造成肋骨骨折。②按壓速度不宜過快或過慢。③按壓位置應正確,否則易造成劍突、肋
骨骨折而致肝破裂、血氣胸。④按壓時施力不垂直,易致壓力分解,搖擺按壓易造成按壓無效或嚴重并發癥。⑤沖擊式按壓、抬手離胸、猛壓等,易引起骨折。
B、嬰兒(不滿1歲者)胸部心臟按壓法。
脈搏消失或脈率少于60次/分,亦需施行按壓。與成人相比有以下區別:
⑴定位:一手固定頭部,另手中指和無名指合攏,指尖對齊,以中指在兩乳頭連線下方的胸骨上定位,即兩乳頭連線與胸骨正中線交界點下一橫指處。。
⑵按壓方法:
①以中指和無名指指尖垂直下壓。
②環抱法,即雙拇指重疊下壓。
⑶深度:2--3厘米(約為胸腔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⑷按壓頻率:>100次/分。
⑸余同成人。
C、兒童(1--8歲)胸部心臟按壓法。
⑴定位:同成人。
⑵按壓方法:用一只手的掌跟垂直按壓。
⑶深度:3--4厘米(約為胸腔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⑷按壓頻率:100次/分。
⑸余同成人。
雙人心肺復蘇術
即由兩名搶救者共同完成心肺復蘇術。二人分位于病人左右側,一名承擔監測脈搏和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評估復蘇效果;另名負責胸部心臟按壓。當完成5個循環(約2分鐘)的30:2按壓和人工呼吸后,2人調換職責。
現場心肺復蘇術有效指標:
①瞳孔:若瞳孔由大變小,復蘇有效;反之,瞳孔由小變大、固定、角膜混濁,說明復蘇失敗。
②面色:由發紺轉為紅潤,復蘇有效;變為灰白或陶土色,說明復蘇無效。
③頸動脈搏動:按壓有效時,每次按壓可摸到1次搏動;如停止按壓,脈搏仍跳動,說明心跳恢復;若停止按壓,搏動消失,應繼續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④意識:復蘇有效,可見患者有眼球活動,并出現睫毛反射和對光反射,少數患者開始出現手腳活動。
⑤自主呼吸:出現自主呼吸,復蘇有效,但呼吸仍微弱者應繼續口對口人工呼吸。
心肺復蘇術終止的指標:
現場心肺復蘇術一經施行,便不可停止,除非出現以下情況:
①病人呼吸脈搏恢復。
②專業急救人員到來接替。
③現場出現危急情況并危及人員安全。
④施救者筋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