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除顫操作流程
1. 備齊用物:除顫器、導電膏或鹽水紗,酒精棉球。
2. 向病人家屬說明病情及除顫事宜、征得家屬同意 。
3. 將病人去枕平臥于木板床上,檢查并除去金屬及導電物質,松解衣扣,暴露胸部。監護
4. 打開機器電源開關,心臟除顫治療系統自動進入非同步除顫狀態。
5. 聯接心電護,電極片粘貼牢固以減少信號噪聲和干擾。
6. 選擇電極部位:
1)左右位:標有Apex的除顫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左側鎖骨中線第4—5肋間(劍突水平)。另一除顫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右側鎖骨中線第2—3肋間。
2)前后位:胸骨除顫電極板放在左肩胛下區,心尖除顫電極板置于左乳頭下(左腋前線第5~6肋間)
7. 快速用酒精棉球將電擊部位皮膚去脂擦紅,范圍同電極板大
小,避開監護導聯線及電極膜,用干紗布擦干。
8. 將導電糊均勻涂抹于電極板上。
9. 能量選擇:按要求確定合適的除顫能量。
成人: 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能量。
兒童:第1次為2J/kg,以后按4J/kg。
10. 充電:按下除顫手柄上的充電鍵,儀器將有一聲持續 的蜂鳴音和OK信號指示燈亮起,表示充電完全。
11. 放電除顫:兩電極板緊壓病人胸部使電極板與皮膚緊密連接,不能有空隙(壓力11-14kg),用兩拇指持續按壓除顫手柄上的放電鍵迅速放電除顫(電擊前要確定非同步狀態、警告所有在場人員離開患者;電擊時,嚴禁接觸患者、病床以及其它連在患者身上的任何設備,以免出現意外電擊)。
12. 立即觀察示波心電活動,描記心電圖,心臟聽診,繼續進行有效復蘇(5個CPR,按30:2)。
13. 無效時可重復除顫。
14. 根據需要選擇同步狀態時,按下SYNC同步鍵,應觀察監護器 ,看直流電除顫標志是否附于R波中,若附于上時,操作按上述程序。
15. 關電源、用紗布擦凈病人皮膚,擦凈電極板,整理用物。
適應癥
非同步除顫用于:室顫、室撲。
同步除顫用于:房顫、房撲、室上速、室速。
(1)室顫(VF)的心電圖特征:QRS-T波消失,呈大小不等,形態不同的心室顫動波,常由室撲轉變而來,波幅>0.5毫伏稱粗波型心室顫動,<0.5毫伏稱細波型心室顫動。頻率在250次/分以上。頻率>100次/分者稱快速型心室顫動,頻率<100次/分者稱慢速型心室顫動。如夾有心室撲動波則稱之為不純性心室顫動。
(2)室撲(VFL)的心電圖特征:P、QRS與T波不能分辨,代以較均勻、寬大、連續出現的正弦波,頻率在200-250次/分
(3)房撲(AFL)心電圖特征: P波消失, 代之以連續的鋸齒狀F波(撲動波),波幅大小一致, 間隔規律, 頻率250-300次/分。房室傳導比例常為2:1~4:1, 心室率規律或不規律。QRS波群形態和時限正常。
(4)房顫(AF)心電圖特征: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態不一的顫動波(f波),頻率350-600次/分,心室律絕對不規則QRS波群形態和時限正常。
禁忌癥
⑴ 洋地黃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⑵ 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血鉀者。
⑶ 風濕活動及感染性心內膜炎者。
⑷ 病態竇房結綜合癥合并心律失常者。
⑸ 房撲、房顫或室上性心律失常伴高度及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者。
⑹ 心臟明顯擴大及心功能不全者。
⑺ 高齡房顫者,高血壓性或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長期持續房顫者,心室率特別緩慢者。
⑻ 慢性心臟瓣膜病,房顫已持續一年以上者。
⑼ 風濕性心臟病術后,一個月以內的房顫及甲亢癥狀未控制的房顫。
⑽ 最近發生過栓塞者。
電除顫的注意事項www.qhzkw.net
1.保證操作中的安全 ,拔除交流電源,患者去除假牙;
2.導電物質不得連接,涂抹均勻,避免局部皮膚灼傷;
3.掌握好手柄壓力(11~14Kg);保持電極板的清潔、間隔>10cm;
4.為了能夠準確計時,記錄應以一個鐘表為準;
5.避開潰爛或傷口部位;
6.避開內置式起搏器部位;
7.誤充電須在除顫器上放電,不能空放電,2電極板不能對擊;
8.盡量避免高氧環境;
9.CPR過程中除顫時,應在病人呼氣終時放電除顫,以減少跨胸動
電阻抗。
并發癥
⑴局部皮膚灼傷(嚴重灼傷多與電極板與皮膚接觸不良有關。除顫后應注意觀察患者局部皮膚有無灼傷的出現。輕者一般無需特殊處理,較重者按一般燒傷處理。)
⑵栓塞:心、肺、腦、下肢栓塞
⑶心律失常:幾秒內可自行恢復
⑷心包填塞
⑸乳頭肌功能斷裂
⑹心臟破裂
(7)低血壓(可能與高能量電除顫造成的心肌損害有關)
(8) 急性肺水腫 (多出現在電除顫后1~3h內,亦可發生在電除顫24h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