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護理記錄單書寫要求
一、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單的書寫原則
護士根據醫囑和病情對危重患者住院期間護理過程的記錄,稱為危重患者記錄。危重患者記錄針對的人群為:第一,重癥監護的患者;第二,特級護理的患者;第三,一級護理并有病危或病重醫囑的患者。
危重患者記錄單的書寫原則:危重護理記錄單應該根據相應專科的護理特點進行書寫,記錄時間應該具體到分鐘。如果因為搶救沒能及時記錄,必須在6小時內據實補記,不可編造。
二、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包括的內容和層次
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包括的內容有:患者的姓名、科別、醫療的診所、住院的病歷號、床位號、頁碼、記錄日期和時間、出入量、體溫、脈搏、心率、心臟的節律、呼吸、血壓、癥狀、體癥、各種管道的情況、執行醫囑和給藥情況、治療和護理的措施和效果、護士的簽名等。危重患者護理記錄書寫的層次應該和一般護理記錄單是一樣的。
三 、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單書寫的要求
1. 時間的限制
也就是必須在6小時內據實完成。危重患者護理記錄應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記錄,如果因搶救未能及時記錄,應在本班次內或是處置完病人后馬上完成,不得超過6小時。
2. 書寫的內容及格式
書寫的內容和層次應該符合規范要求;格式要正確、語言要通順、字跡應工整;書寫的內容應該客觀、準確,突出護理內容;治療、搶救和護理措施及表格中所列的各個項目應該具體的記錄,而且要注明時間并有簽名。
3. 記錄的頻次
首先,應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記錄;其次,應該按照醫囑要求的時限記錄,例如,醫囑要求2小時測量血壓一次,護士就應按醫囑要求2小時記錄一次危重記錄單;如果患者病情穩定,可以適當的延長記錄的間隔時間,沒必要每15~30分鐘記錄一次,但時間間隔也不可以過長。我們仍應該15~30分鐘巡視病人一次,或者是一直有特護在病人身邊,只是書寫的時間間隔可以在病情平穩的情況下適當的延長。
4. 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單質量標準與質量控制
首先應該字跡清楚、工整,使用醫學術語。其次,記錄應該及時、準確、客觀、具體。語言描述、數據記錄等,都應該非常準確,而且應該是病人客觀存在的,而不是護士主觀判斷或推理出的結論。第三,能反映病情變化及處置情況。病人的病情變化我們能做到觀察后及時記錄,而且針對病情變化和病人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了有效的護理措施和醫療措施,這些也應該及時地記錄。
5. 危重患者出入量的記錄
危重患者實入量欄應記錄患者飲食、飲水、輸入液體、輸入的藥物。出量欄應該記錄患者的嘔吐物、滲出液、穿刺液、引流液、大小便量等,并將顏色、氣味、性狀、次數記錄在病情觀察欄內。
危重患者的輸液、給藥的記錄方法:所有用藥均應記錄在出入量欄內。藥物的用法、效果都應該記錄在病情記錄欄內。比如說時間是13點,我們給藥的名稱是阿托品,給液的量是1毫升,實入量是1 毫升,那在這里給液量可以不寫,只寫實入量1毫升即可。凡需連續輸液,而本班次未能結束時,為使入量準確,要求記錄本班的實際入量和液體的余量。
余量的記錄方法:在交接班時,輸入的液體量有剩余時,如果只有一組液體,就可以記錄為“繼續給液量35ml”。如果為二組以上液體,應分別記錄液體組的主要藥名,如“頭孢拉啶液體繼續給液量100ml,止血敏組液體給液量70ml”
6. 危重患者病情平穩時如何記錄
患者雖然病情危重,但是在本班次病情是基本穩定的,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記錄呢?我們應該按醫囑的要求進行監測記錄。醫囑要求多長時間監測一次,我們就應該多長時間記錄一次。對于一些非時限性的客觀資料,例如一般狀態、、飲食、排便情況等,可以作交班后、接班后、交班前的病人整體情況的記錄,就不必隨時描述這些情況了。
危重護理記錄單何時更換為一般護理記錄單?當危重患者病情穩定或醫囑改護理級別后,我們應在護理記錄單的末行注明更改的護理級別,另起一行在病情記錄欄內注明轉用“一般患者護理記錄單”并簽名,之后用一般患者記錄單記錄患者狀況,不可繼續將內容再記錄在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單上
7. 護理記錄中是否應該記錄理化檢驗的結果
一般的情況下,理化檢驗如果不是陽性的結果,就不可以在護理記錄中記錄,但是如果是陽性的結果,特別是與護理措施密切相關的陽性結果就要記錄。例如,“便潛血++”、“血鉀3.0mmol/L”“床頭隔離”等,這樣的一些陽性的檢查結果是必須要記錄的,因為這些陽性檢查結果與護理措施和護理的健康指導是密切相關的
8. 搶救的護理記錄內容
首先,應該包括危重患者記錄的各項內容;第二,搶救時的各項治療、護理措施的時間和效果都應該記錄;第三,搶救開始的時間、死亡的時間應該記錄;第四,補寫記錄時應該寫明記錄的時間和執行醫囑的時間,雖然執行醫囑的時間不是記錄的時間,我們也要如實地書寫,不要把這些東西落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