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進修護士總結報告范文-香港進修護士工作小結
轉眼在香港的學習
時間已過大半,首先匯報一下學習的進度,2009年7月至11月初在骨科男病房實習,11月初至12月中旬轉到九龍康復醫院實習,12月中旬至現在,在實
習的最后一站——骨科女病房實習。除了常規實習、上課以外,前段時間通過兩次考試,完成個案研究的理論稿,在剩下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還要完成成組計劃理
論稿與報告稿、個案研究的報告稿以及兩次大考。
經過半年多的專科理論學習和臨床實習,對香港的護理模式、病房運作有了一定的認識,自己的專科知識方面有了一點進步,但與那些資深護士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下面是我的一點點體會:
一、香港的護理模式全人護理:是指以“病人為中心”和以“家庭為中心”的圍繞病人身、心、社、靈四方面的治療和護理。通過向病人和家屬提供健康知識和指導,最終使病人的身體和心理獲得健康,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和靈性修養。
(一)以“病人為中心”
1、安全、優雅、舒適的就醫環境:候診大廳寬敞明亮、座椅舒適,健康教育資料、電視、各種部門標牌、就診程序、殘疾人通道清晰可見,地面還畫有不同顏色的彩線,分別通向各服務單位窗口,有效地方便了病人就診。
2、溫馨的病房環境:每個病房有30~40張床,每個床單位都用布簾形成一獨立空間,用于查體、特殊檢查、操作時保護病人隱私。除了探視時間,病房基本
沒有陪人,即使有也都非常安靜,每個人都非常注意控制自己的音調,有時距說話人3 米之外都聽不清講話內容。整個病房干凈、舒適、美觀、溫馨。
3、一視同仁、滿足病人需求:護士對待病人無論貧富都一視同仁,想方設法為病人排憂解難,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在護理過程中,護士不是讓病人被動接受各種操作,而是鼓勵病人參與配合,非常注重康復護理,讓病人真正回歸社會和家庭。
4、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病人,使病人得到良好的護理:在香港,除個別病人外,基本上很少進行靜脈輸液,護士基本上不為病人輸液打針,主要工作是
發藥、換藥、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及健康教育、溝通交流,使患者得到更細心的照料,真正體現以病人為中心、全人照顧的服務宗旨。
(二)以家庭為中心
一個家庭的某一個人生病了,整個家庭成員的生活、工作都會被打亂,“關顧關顧者”在香港各大醫院都清晰可見,他們將疾病醫療的概念延伸至心理、心靈和社群關系上,務必使病人和照顧他們的人得到全面的醫治和關懷。
(三)身、心、社、靈關顧
1、身——就是病患的身體機能狀態。護理人員根據病人的情況制定不同的護理計劃,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
2、 心——就是心理關顧,就像是我們所說的心理護理。
醫院配備有臨床心理科,當護士發現病人與心理障礙時,就會通知心理輔導師來對病人的進行心理輔導 ,疏導病人的不良情緒,化解病人的憂慮,增強病人治療的信心。
3、社——就是人的社會適應能力
注重病患出院后的社會適應力,因此,為了幫助提高病患社會適應能力,他們會建立起一些小組,主要的成員有多方面專業的人士,如醫護人員、物理治療師、職
業治療師、義肢矯形師、社工、 院牧、心理輔導師等等。我們內地的醫院如果加強出院前后的跟進,病人對我們的服務滿意度會更高。
4、靈——是指人的宗教信仰、靈性修養和價值觀
香港每家醫院都有院牧,院牧就是本著圣經“全人醫治”的信念,向住院病患及家屬、醫護人員,透過心靈關顧,情緒疏導,人際關系建立,促進治療的效果,邁向全人治療的目標。
二、骨科部門結構
三、人員結構:

四、專科護理方面:注重病人的評估,護理表格較多,項目詳細。主要有關節、足踝、上肢、腫瘤、脊柱、創傷、運動創傷等疾病的護理,他們的理念就是讓病人
盡早地恢復、盡早地回歸社會。通常病人手術后較少輸液治療,更多的是物理治療,較早離床活動,除了醫護人員以外,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義肢矯形師、社
工、 院牧、心理輔導師等都會參與到病人的康復計劃中來,以團隊的力量幫助病人康復。
以上是我的一點初略的體會,還有很多專科護理方面的細節需要慢慢琢磨和整理。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非常感謝護理部各位領導給與的關心和支持。
新年來臨之際,衷心地祝愿我們的醫院業務蒸蒸日上,明天更美好!
此致
敬禮
李秋平敬
2010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