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診——醫護人員的必修課
同學進入醫院,有很多都會被安排到導醫導診的工作,對此,很多的同學不理解:我們的基礎護理里并沒有導醫導診的這一課啊。大部分學生認為導診工作太簡單,只是在門診大廳來回走動,學不到什么內容,浪費時間,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到臨床實習。事實上,導醫導診在醫院里的每一個崗位上都必須熟知熟悉它,它是我們護士必修的一門實踐課。
通過對實習同學的跟蹤,我們發現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導醫導診的原因是:工作太辛苦,門診大廳冬天冷、夏天熱,病人多,環境差。實習生缺乏自信和溝通技巧:許多同學對來門診實習有顧慮,感覺一周時間雖能了解醫院布局,及病人就診流程,但與病人交流溝通能力差,專業知識不足,擔心不能為病人提供親情化、溫馨化的服務。職業理念差,缺乏熱情、耐心: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個性比較強,經過詢問,大部分學生不是出于喜歡而自愿報考護理專業,而是聽從父母安排才報考的,缺乏對這一職業的了解,對該職業可能存在的困難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所以工作主動性差,缺乏熱情,不能耐心的解答病人的問題,對患者冷漠,造成糾紛。自律性差:部分實習生缺乏自律性,有護士長或者帶教老師在大廳時,他們能主動為病人服務,如幫助老年人交費取藥,在大廳來回走動,如果護士長和帶教老師不在面前,就扎堆說閑話,要么玩手機發短信。若科室放松對他們的考核,他們也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因此,我們認為:加強實習同學對導醫導診工作的認知度、重要性及其對整個醫院的形象的影響力的教育,對實習同學的實習熱情和工作態度至關重要。
加強引導,提高認識:每一輪實習生到門診后, 要求帶教老師多與學生交談,下午病人少時,由經驗豐富的帶教老師做不同形式的小講座,幫助她們提高對實習導診工作的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
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和技巧:導診護士是接待病人和家屬的第一人,因此語言表達能力非常重要。它反映出護士的品德與文化修養,這就要求實習生要學會傾聽,要體察不同病人和家屬的性格和心理,用不同的語言進行交流和溝通,如農村病人就要用通俗的語言,讓病人和家屬感受到人性化的體貼與關心。
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實習生到門診后,首先進行思想教育,樹立職業責任感和道德感,使其熱愛護理工作。導診護士每天要接待大量的病人和家屬,這就要求我們工作中要熱情、細心、不厭其煩的解答病人及家屬的咨詢,指導病人就診。消除病人和家屬不必要的顧慮,減輕病人心理壓力。
加強對實習護士的考核:實習護士輪轉出科前要進行考試,如門診各科布局,病人就診流程,對不同季節、不同病種如何進行健康教育等,合格之后才做出實習鑒定及有關記錄。以此促進她們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良好的禮儀習慣:現代護理模式不僅關注病人疾病的癥狀,而且十分注意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在治療中所起的作用,作為醫院的窗口科室,導診護士的禮儀就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實習中要求護士必須有意識的訓練良好的氣質,文雅的舉止,優美的站姿,給病人以信賴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