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護士這么“兇”?
我帶孩子去市里一家醫院看眼科。這家醫院的眼科比較有名,所以病人很多,臨近中午門口依然聚集了不少人,但門診護士只有一個。她一邊忙著維持秩序,一邊給病人檢查視力。我聽到旁邊有人在小聲嘀咕,這個護士真夠兇的,孩子只不過跑跑嘛,又沒有碰到別人,那么大聲喝孩子,嚇到孩子怎么辦?真是的!旁邊那個應該是她的朋友,也憤憤不平地說,就是嘛,一個護士而已,拽什么拽,態度真惡劣。
這時圍在門口的人一陣騷動。原來一個穿的流里流氣戴著粗項鏈的男子大刺刺地將自己的病歷本放在別人前面。等候許久的病人都不樂意,但是一看對方兇神惡煞的樣子,又敢怒不敢言。然后有人把那個護士找來了。護士走到男子面前,平靜地說,先生,不好意思,您是后來的,所以病歷應該放在后面。那位男子不服氣地說,我有急事。護士不疾不徐地說,先來后到,這是規定。誰家里都有急事,如果你真的有急事,麻煩下次早點來。她平靜而堅定地望著他,僵持了幾秒鐘,男子蔫了下來,乖乖地將病歷本挪到后面。我看到有人偷偷在后面給那位護士豎了個大拇指。
輪到我孩子做視力檢查時,人已經少了。那位護士微笑著給孩子做檢查,態度很和藹,看上去遠沒有剛才那兩個人說的那么兇。我婉轉地把剛才那些話表達給她聽,她嘆了口氣,說:“我們這里病人多,還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剛才那個孩子橫沖直撞的,差點把一個白內障的老人碰倒。提醒家長了,家長只當沒聽見。我又不能走開,只能提高音量喊那個孩子不要亂跑,家長就抱怨,說我嚇到她的孩子了。”
我去看望一位一位剛生完孩子不久的朋友。她的丈夫忙前忙后照顧她喝孩子,閑下來時忽然半開玩笑地和我說了一句,你們醫院婦產科的護士可真夠兇的啊。我嚇了一跳,條件反射地說道,不能吧。我們醫院婦產科還算小有名氣,不少人都在那里生孩子感覺不錯,尤其是對于母乳喂養等宣教都很到位。
朋友丈夫說,那天他就站在產室外面,聽到那些護士在里面喊,用力啊,別使勁抓著床,把勁往下用!生孩子本來就很痛,結果她們不但不安慰,還大喊大叫。
聽到這,我撲哧一聲笑了,說:“你真是冤枉她們了。正是因為生孩子太痛了,尤其第一次生孩子,根本不懂得用力,有些人在產床上大喊大叫,甚至要把產床給拆了。而且由于疼痛,導致她們根本聽不進去助產士和醫生的話,導致勁沒用對,孩子生不下來。無奈之下,她們只能用比她更大的聲音來引導她如何呼吸,如何用力,有時甚至要強行按壓住她們,避免她們摔下產床。”朋友也點點頭,說:“是啊,我當時痛的都快暈過去了,要不是她們在旁邊喊我,怕是都生不下來了。”
一位朋友曾和我抱怨,怎么醫院的護士都不會笑的,那么嚴肅,本來進醫院就覺得好緊張了,看到那么嚴肅的表情就更緊張了。工作中,也時常有人質疑,為什么護士的服務態度那么差,那么兇。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是有一個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全程不怎么說話,病人家屬問什么都不答話。家屬很生氣,覺得護士“怠慢”了他們,差點要動手打人。其實護士不是沒有回答家屬的話,只是聲音比較小,加上這個護士平時就一臉的嚴肅,病人病情又很重,家屬在又急又惱的情況下便遷怒于她。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也非常愿意給病人更多一點的笑臉,但臨床的工作真的很忙,有時候我們可能一邊給病人打著針,一邊準備著執行下一個醫囑,還要忙著接待新收病人,碰到病情比較重的病人還要思索如何護理。簡而言之,上班就是一場無聲的戰爭,我們必須做到手腦眼并用。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下,腦袋繃得緊緊的,根本沒有辦法時刻保持笑臉。而且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像搶救,我們必須要保持地冷靜鎮定地工作,難免有時讓人看起來就覺得很兇,不近人情。還有一種純粹是誤會,比如一些耳背的病人,我們和他溝通交流時必須提高音量。但是在一些不了解情況的人看來,似乎就很兇,對老人家態度不好,這真的是冤枉。
其實,護士不兇,護理工作有時不得不“兇”。如果醫患之間如果能多一點理解,多一絲寬容,相信很多矛盾定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