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夠活下來,是一個奇跡。”紹興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閻曉勤說。
他,就是劉金濤。作為去年秋季全國首例人感染禽流感患者,他的病情曾牽動了眾多人的目光。從2013年10月14日確診,到今年1月7日走出重癥監護室,80多天與死神的搏斗中,他贏了。
80多天里,究竟發生了什么?紹興市人民醫院ICU護士長王志娟用一篇篇日記,記錄下那些“生死一線間”的病房故事。
10月13日
今天是周日,重陽節,本來打算去看一下老媽,但老媽重陽節去搞活動了。看著微信群里朋友們說陪老爸老媽吃飯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反思自己,做了什么,不禁黯然。
下午,快傍晚了,接到科室電話,三樓2床有個重癥患者需要陪護措施,原因:上海專家會診,考慮是否是H7N9人感染禽流感。天哪,難道H7N9人感染禽流感悄無聲息地來了?大家開始忙碌起來,還好這個病人住在單間,防護措施還能做。
病人開始抗病毒治療,醫護人員開始防護起來,但大家的心拔涼拔涼的,該不會真是H7N9吧,等待采樣結果。等待中……
在王志娟護士長的心情為病人的病情而遭遇“過山車般”的起落時,患者劉金濤的弟弟劉棟也一直守在病房外,陪伴哥哥度過了漫長的80多天。
在上海工作的劉棟是去年10月11日接到哥哥的電話的,電話中,哥哥問弟弟:“你有沒有空過來一趟?”旁邊的護士卻一把奪過電話:“你趕緊過來吧,不然可能就見不著你哥了。”
掛掉電話,劉金濤對護士說:“你說笑話呢。”他壓根沒想到3天后,他走到了死亡的邊緣。
10月14日
白天一整天在做防護隔離措施。雖然監測H7N9病毒還一直在繼續,但上海教授自信的判斷,應該是令人信服的。最終的確診,還需要省里的最終檢測結果,我在忐忑中度過。
一些護理過此病人的姐妹們好擔心,我拼命安慰她們,還笑說就算確診也沒事,人與人之間傳染目前還沒依據。但其實我心里很沉重,表面上裝得無所謂。
夜里10點左右,接到醫院通知,省里檢測結果出來了,確診是H7N9。省里很快會有專家組當晚來會診,重大任務來了!
緊急,緊急,緊急會議,醫院里各種布置。領導最終決定,病人不宜搬動,就地搶救,冒一定風險,搬動病人進入負壓隔離病房。
已是凌晨2:00多了,想著明天還有艱巨任務,無論如何該去睡了。
10月14日深夜,劉棟被告知,哥哥要轉到負壓病房了。此后,他開始經歷漫長的等待——每天下午3:00左右,守在病房門口問醫生:“我哥好嗎?氧飽和度、肺功能脈壓、潮氣量……怎么樣?”守在外面無事可干,他每天查閱關于H7N9的資料。“成了半個專家了。”他自嘲。
10月15日
這幾天,忙著接待各級領導與專家,忙著領用各種防護用品,忙著對接觸過患者的醫務人員進行咽拭子監測。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沒底,每個人都在膽戰心驚中度過;忙著安排怎樣分管病人,人力如何安排。唉,讓我頭都大了。
病人需要人工肺治療,我知道年輕護士不能擔當,正當我不知道如何開口時,飛云幫我擔起了責任。她帶頭親自護理,后來我就不用再擔心了。
這幾天,病人病情進一步惡化。10月15日、10月17日、10月19日,3次人工肝,病人的病情讓我絕望了,我從沒看到過如此低的氧合,全白的胸片,與以前的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與H7N9那些病人都不同,一點好轉的跡象都沒有。
劉金濤是15日凌晨被轉進負壓病房的,這天上午,李蘭娟院士帶著浙一醫院專家一行,來到紹興市人民醫院,與該院的專家團隊一起,對劉金濤進行會診。該專家團隊云集了浙一醫院各相關專業的精英。
15日中午,省衛生廳向全國通報了紹興發現今秋全國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的疫情。
10月20日
又是一個星期日,整天待在醫院,都忘記了,兒子已經一周沒去看他了。
病人實在撐不下去了,決定用ECMO(體外膜肺),大動作呀。我只能做一些外圍的配合工作了,一大堆專家在里面操作,我不能在現場,有些遺憾。
劉金濤的病情看不到好轉的跡象,醫生每天都會告訴守在病房門口的弟弟劉棟,“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你哥一不小心就可能去了。”
10月27日,醫生找劉棟談,“去看你哥最后一眼吧。”
劉棟看著病床上渾身插滿管子的哥哥,拼命喊著哥哥的名字,但劉金濤一點反應都沒有,劉棟哭了。
劉棟回憶,哥哥的身上大概插了十幾根管子,為了避免動彈時影響到插管的位置,醫生一直在對劉金濤使用大劑量的鎮靜劑。
“我本來想,最好的打算是,我哥即使救活了,也會成傻子,沒想到他現在腦子活躍得很,還憧憬著出去以后完成大把的心愿,這也是個奇跡。”昨晚,劉棟連連感嘆。
10月28日
沒有希望的希望。家屬說,從老家求了幾個卦,都說他挺過了11月7日的立冬會好起來,11月7日是個轉折點,我相信。
禽流感病人現在靠外界的力量支撐在那里,但他畢竟年輕,體質強。從目前的情況看,其他臟器功能都維持得挺好,獨獨他的肺還是那樣地白,雙側胸水一直流,暗紅色的,量也多,在醫學上是個極限值,大劑量的鎮定劑似乎都是那么不可思議。刺激性咳嗽照樣,呼吸、氣喘、潮氣是老樣子。在這個底線上,病人在懸崖邊上,是失足還是后退一步,誰也無法預計。
我們一定要堅持到11月7日,看看奇跡是否真的會發生。
劉金濤的病情一直危重。流出來的胸積液有1000毫升,能裝滿兩個礦泉水瓶,且呈血性。“說明肺爛穿了。”有醫生告訴劉棟。
由于肺功能的衰竭導致的氧合太低是劉金濤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像一塊石頭一樣,幾乎沒有功能,全靠體外膜肺支撐。”閻曉勤介紹說。她也是市人民醫院此次醫療救治組的組長。
劉金濤的人工膜肺一直用了48天,這也是相當少見的。
來自浙一醫院的專家施麗萍告訴劉棟,劉金濤是她碰到過的病情最嚴重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
11月14日
新的轉機。
病人的氧合在慢慢地上升,雖然醫生說還有這樣那樣的情況,但真的有上升呢。這個千萬不要是“回光返照”。
與病人家屬溝通,他的態度轉變了很多,有了感恩與信任。
11月12日,來自衛生部、北京天壇醫院的專家趕到紹興,在看了劉金濤的情況后,天壇醫院的專家斷言,病人治愈希望渺茫。同時,他認為,紹興的治療是到位的。
但僅僅過了兩天,絕望中又露出了希望的微光。
11月30日
月底了,時間過得真快。有些事可遇不可求,多少次期待奇跡發生,多少次在失望中度過,以至于我半月懶得動手寫記錄。
今天,又讓我看到了希望。病人身體的各種參數,似乎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不會是假象吧。每次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都不敢跟病人家屬具體講病情,害怕給他帶來希望的同時,再一次墜入失望的深淵,但今天的跡象似乎真的有所改變。
因為太多的失望,王志娟心累得不想記日記,這段空白劉棟幫他補上了。他在日記中記錄:11月28日這天,哥哥的病情突然惡化,醫生告訴他,前一周的好轉只是假象。
施麗萍從杭州趕來,為劉金濤換了第4次更換體外膜肺的套包。
出病房后,施麗萍告訴他,他哥哥現在特別嚴重,根據她多年的經驗,他哥哥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了,“接下來你哥哥將會逐漸多臟器衰竭,走得非常痛苦。想治愈,除非像中億萬大獎。”劉棟說,他對這句話印象特別深。
絕望中的劉棟問醫生:可以讓哥哥“安樂死”嗎?醫生答復:不行,法律不允許。
“那時候,我真的覺得走投無路了。”劉棟在日記中寫道。
12月5日
好得真快,奇跡真的發生了,病人真的撤體外膜肺了。
太偉大了。
無論結果如何,我們真的成功了。
但病床上的劉金濤沒有放棄。
醫生也沒有放棄,每天上午,醫療組專家齊聚病房,進行病情會診,并與來自浙一醫院的專家隨時保持溝通,盡一切力量對劉金濤進行救治。由10名骨干護士組成的護理團隊,24小時輪流對劉金濤進行看護。
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應利君介紹,每次更換ECMO套包都是最兇險最緊張的時候,“必須在幾秒鐘之內完成,否則病人馬上會心臟停跳。”
她認為,醫院最大的成功是,通過密切觀察,動用所有的醫學手段,將病人的各項臟器功能維持得比較好,為后期的臟器恢復功能爭取了時間。
12月1日,劉金濤的病情開始逐漸好轉。12月3日,劉金濤睜開眼睛,映入眼簾的是全副武裝的“白色”護士。
奇跡真的發生了。
12月23日,劉金濤終于告別了呼吸機,能依靠自己呼吸,能進食軟食,能自行在床邊活動了。
劉棟把哥哥的肺部CT寄給熟識的上海專家,對方連連感嘆,不相信劉金濤會恢復得這么好。
今年1月7日,經醫生評估,各項指標正常的劉金濤被轉入市人民醫院康復中心進行后續的康復治療。
“特別開心,只要你不放棄希望,希望就不放棄你。”弟弟劉棟說。
“重生啊,看看窗外的陽光就覺得真美好,就想趕緊出院,回去工作。”劉金濤感慨。
他已經能在病房里自由走動了,但運動量大時會喘氣。為了恢復他的肺功能,弟弟給他買了800個小氣球,每天吹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