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到護士節才想起護士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今天是國際護士節,護士短缺再次成為關注話題。據悉,廣東的護士人數缺口將近19萬人,助產專業人才更是奇缺。根據衛生部要求,醫生和護士的比例配置為1:2,廣東目前醫護比為1:0.98,遠低于衛生部的要求。
護士為何如此短缺?工作量大、收入偏低,導致護士大量流失,恐怕是主要原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動價值又得不到尊重;而且在醫患沖突越來越多的今天,護士又往往成為“替罪羊”,于是護士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來自廣州各大三甲醫院的統計數據曾顯示,在職護士流失率遠遠高于10%。在這之中,有不少是因為國外護士的高工資、高社會地位而流失到了他國。
醫院出于成本考慮,不愿招聘更多護士,也是護士短缺的另一個原因。在“以藥養醫”的體制下,護士的收入待遇不是與其護理技能掛鉤,而是看科室效益。于是很多科室盡可能用更少的護士來做更多的工作,甚至大量引入護工來分擔護士的工作。醫院床位增加了,就診的患者增加了,可護士編制卻很少增加。衛生部曾經要求,三級醫院普通病房床位與護士之比應為1:0.4,可試問一下,有多少醫院能達到這個標準?再加上護理收費入不敷出,很多醫院靠壓縮護士編制來降低成本。
護士短缺,反過來又加大了在崗護士的工作量,使得他們工作更緊張、負擔更重,“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成為醫院的常事。“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士短缺帶來的護理上不足不但不利于患者的康復,也很容易成為醫患關系惡化的推手之一。因而,解決護士短缺問題不可小視。
如何解決護士短缺?其一,必須提高護士的待遇。美國馬里蘭州“一個護士幾乎可以養活全家人”,在我國“當護士不如當保姆收入高”,護士這種低收入低待遇狀況必須改變;其二,國際通行的三級醫院普通病房床位與護士之比為1:1,在一些國家如果達不到這個比例,醫院必須關掉部分病房,以減輕護士的勞動量,我們對此也應該有個硬性規定;其三,最重要的是改變“以藥養醫”的體制,讓護士靠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吃飯,這樣才能讓護士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