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是“國際護士節”。節日前夕,筆者走進了我縣第一人民醫院和中醫院,來到了這些美麗的“白衣天使”身邊。當我們詢問護士們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何看法時,幾名工作了幾十年的護士只是微微一笑,而另幾名剛參加工作的護士則說:“在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時,我覺得這個職業很有成就感,看到病人康復出院,是我們最高興的事情。”
王淑芬:瘦弱的她工作起來就忘了自己
穿上隔離服、戴上隔離帽、踩著鞋套,經過幾道隔離門后,重癥監護室的護士們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重癥監護室實行護士24小時無間隙陪護,家屬進不來,全靠他們悉心照顧病人。
下午2時,筆者穿上醫務人員的隔離服、戴上口罩、套上鞋套,跟著“市三八紅旗手”王淑芬走進重癥監護室。
這里的每個病人身上都插著各種管子,連著各種維持生命的儀器設備,儀器上各種變化著的波線顯示著病人的各項生命體征。
2時42分,一位深度昏迷的重癥老年肺心病患者被推進了ICU重癥監護室。經驗豐富的護士長王淑芬迅速帶領她的團隊為病人上呼吸機、除顫等,并按照醫囑給老人埋針靜脈輸液,整個過程用時僅4分鐘。
經過三個多小時爭分奪秒的搶救護理,病人終于轉危為安,王淑芬時刻觀察老人的病情變化,并認真記錄各項數據。接下來,王淑芬又開始嫻熟地為老人翻身、拍背、吸痰等一些護理工作。筆者注意到,此時王淑芬的衣服已經因為汗水而濕透,但她仍一邊護理病人一邊指導其他護士進行認真細致的后續治療護理。“叩擊時間、頻率、輕重都有要求,不能出錯。”王淑芬說,“病人身上帶有輔助進食、呼吸、排尿的各類管線,胸口又做過手術,所以翻身、叩背時需要異常小心,否則病人會有生命危險。”
王淑芬的敬業,是南丁格爾精神最好的體現。據她的同事說,曾經有一位90多歲的腦溢血病人,剛入院時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噴射性嘔吐,滿身都是污物,臉憋得發紫。她二話不說沖上前,不顧被污物噴得滿身,硬往老人的嘴里塞進去兩根手指,強行把嘔吐物掏了出來,接著又給老人吸痰、吸氧、輸液,病人家屬站在一邊不知所措,而她一面搶救一面向家屬解釋。待病情穩定后,端來溫水給病人擦洗,直至病人渾身上下清潔無味,換上干凈的病員服。瘦弱的她忙得滿身大汗,一伸手,才看到自己的兩根手指被咬了一排深深的牙印,正向外滲著血,老人的兒子看了,感動不已。
在王淑芬看來,ICU的護理人員就是和病魔搶奪生命,像是在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戰斗,“我們多努力、多戰斗一分鐘,病魔就會退縮,病人就有了生存的希望”。
郭森芳:見證生命的脆弱卻要保持冷靜和專業
“血壓112至138,心率83至90,體溫35至36,血糖9.7,呼吸機PRVC模式……”護士郭森芳向接班護士小王逐一交接病人的各項生命體征數據,隨后,幾名護士合力替病人做一些翻身、擦背、吸痰等基礎護理。這是筆者在我縣第一人民醫院ICU病房里看到的一幕。
多數重病號都處于昏迷或半昏迷狀態,無法表述自己的身體狀況,護士只能通過連接在他們身上的各種儀表顯示的數據來推測病情變化。病房里忙碌卻很安靜,只能聽到醫療器械發出的“嘀嘀”聲。護士長王小蓮告訴筆者:“在ICU病房,面對的都是高危重病患者,每一名當班護士的神經都繃得很緊,必須第一時間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及時做處理。”重癥監護室里見證無數悲歡離合。
“護士是個累活,重癥監護室的護士更累。”郭森芳說,每位住進重癥監護室的患者所有的治療、護理以及喂飯、喂水生活照料全是護士完成的。“我們每天早上晨間護理第一件事就是為患者進行全身溫水擦浴。說出來你們不信,我們碰到過一個幾年沒有洗澡的老人,掀開被子,散發出很重的異味,用毛巾一擦,皮屑直掉。我還未婚,很多時候面對的是男性患者,剛開始真是難為情。”郭森芳說。
2009年,剛到該院重癥監護室的郭森芳年輕也膽小,害怕危重病人。“我記得當時碰到一位重癥胰腺炎病人上著呼吸機,全身上下插著幾十根引流管,每天用上萬毫升的生理鹽水沖洗,不停地擠壓,看到病人痛苦的呻吟,我心里很緊張,每次擠壓時我都對自己說輕點再輕點。”
郭森芳說,她懂得患者面對病痛的無奈,目睹過無數悲歡離合的場景,那種眼睜睜地看著病人離去時的復雜的情緒無以言表,但她們必須保持著絕對的冷靜,因為還有下一個生命垂危的患者等著她們去救治去護理……
吳云:對自己要求高,才有滿足感
縣中醫院的吳云,這位有著22年護士經歷并且至今仍從事臨床護理的護士長工作時有著異于常人的冷靜。
她說,護士是一個服務性質非常強的職業,對一個護士而言,她的職業生涯是非常短暫的。不像醫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豐富,名望與日俱增。護士的職業“黃金期”是在年輕時,一旦她眼神不濟或反應不夠靈敏,就會被淘汰出臨床護理的行列,轉而從事咨詢、接引的工作。“護士是真正的無名英雄,社會上的榮譽很少屬于她們。”
為了在工作中獲得更大的滿足,吳云和她的姐妹們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在她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吳云所在的骨科病區被醫院評為“優質護理示范病房”。她的團隊多次評為“國家中醫護理優秀科室”、“工人先鋒號”、“市級青年文明號”,她本人也曾多次獲“縣十佳護士”等殊榮。
楊小翠:急診護士盼病人多些理解
“醫院里都傳著這么一句話,沒挨過打的急診護士就不叫急診護士,現在我們這些人都已經算是合格的急診護士了。”中醫院的楊小翠這句話讓正在緊張工作著的護士們笑出了聲,這笑聲中透著的卻是自嘲。“我們不委屈,因為我們護士干的就是這個活,但是我們真的很需要理解。”
因為急診室經常會出現許多病人扎堆的現象,病情急、病人多,護士工作量超負荷,遇有不理解的病人,醫患之間的糾紛就會出現。
“有一天,來了個女重病患者,加上又有抑郁癥,楊小翠耐心細致地為病人做各項治療護理,先對該患者進行輸液,輸液完了撥出針頭患者感覺有點疼,治療護理結束后病人感覺仍有不適,就無緣無故出手打了楊小翠一巴掌。此時的楊小翠感到非常委屈,但這個時候還有很多病人等著搶救、輸液,她考慮病人的病情和醫院的利益,只是流著眼淚繼續她的工作。這時其他的病人送來開水和水果,并給以安慰。“這就是我們急診室護士的工作,有苦又有甜。”
“越是晚上,急診越忙,但晚上各種患者都有,尤其是醉酒的,所以這種事情我們經常遇到。”楊小翠說,遇到情緒激動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屬時,她們也只能勸解,“有的時候患者病情危重,家屬情緒激動,我們也能理解,只要不打擾正常的治療護理,我們就忍了。”看到病人經我們的精心治療護理康復出院,我們的心里比什么都欣慰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