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
上帝給予人幸福,也給予了苦難,懂得了思考,也就思考了人生。如果你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那么請你珍惜,它可能會稍縱即逝,誰知道你明天會遭遇什么;如果你不在能夠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那也沒有必要刻意去感受了,或許生命本來就沒有意義。
自然界的擇優規則是上帝制定的,浮生必須順從,只有這樣,上帝才能挑選出自己的寵兒來暫時統治這個世界。任何一個個體如果想最好的感受生命意義,那么就要努力去成為寵兒,但要小心那變化莫測的脾氣。寵兒不是世俗社會下的上層,不是說達官貴人就可以感受生命的意義,而是那些有自我心理依靠的人。所謂心理依靠就是指個體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形成的穩定的心理程序,在這種程序下可以最大的感受自我存在價值。有這種依靠的人是幸福的,而沒有的就只能在忙碌中蹉跎歲月。
不知道從何時起自己喜歡一個人了,也談不上是喜歡,只是自己沒辦法融入別人,看著他們的喜怒哀樂,自己不知道有多少的羨慕,有時也會嫉妒,卻在自己的心里說,“他們是沒有追求的,他們是世俗的”。一個人難免會被“寂寞夫人”不時的打攪,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一個人憂傷,一個人快樂。不是自己不希望和別人一起歡笑,只是那會帶來更多的寂寞。早已習慣了一個人去旁觀這個世界,不僅感覺自己的世界是那樣的單調和空洞,雖然總是為自己編造著一大籮筐的理由,告訴自己說,我是與眾不同的,我是我,沒有人可以替代,可是這份倔強和堅持帶給我的只是深夜里的眼眶的濕潤,只是那有限的小世界,我早已沒有勇氣去觸碰那外邊的一切,總是戰戰兢兢的望著那偶爾闖進來的“不速之客”,然后就迫不及待的渴望他快點離開,以免擾亂了我這里的生態平衡,而這種平衡是那樣的脆弱,那樣的不堪一擊,稍微的一陣風似乎就能讓它坍塌似的。
漸漸的自己感受生命的能力是越來越微弱了,自己的心里依靠似乎也不知從何時起沒法再讓我完成那一次次的自我修復,我感覺自己似乎不再適合生存,感覺自己將會被這個殘忍的世界吞噬掉,無論自己怎么的不情愿,怎么的掙扎著。
或許本不應該掙扎,應該學會接受和順從,只有這樣我才會活的心安理得,我沒有做壞事,但是總是感覺自己畏畏縮縮的,只怕時間會被人浪費在不合理的事情上,從我上學以來就一直接受著珍惜時間的教育,要學會充分的利用時間,生怕那一分鐘會被浪費,漸漸的就感覺自己活的很累,太精打細算自己的時間的支配了,反而沒有真正的用時間去生活,去體會這浮生一世。
的確,我們每一個人活著都要有其價值,有其存在的理由,哲人們都是這么說的,怎么活才算有價值呢,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或許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價值,只要自己能夠感受到自己活著,自己還可以感受這浮生里發生的事情就好。
還記得那時的自己是那樣的富有上進心,是那么的不服輸,凡事都要和別人比個高下,都要爭先,年輕嘛,就應該像火一樣,激情澎湃,充滿斗志。如今的自己心理年齡已經很大了,看似年輕的外表下始終無法掩蓋著一個早已蒼老的心。沒有那份斗爭的意識,大多數的情況只是學著順從,生怕會得罪了啥人似的,生怕自己的生存環境會因為自己的斗爭而變得更加惡劣,有種寄人籬下,卑躬屈膝的感覺,不過這有點嚴重了,事實或許沒有這么的嚴重,只要你學著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像阿Q那樣,凡事都是可以找到一個不至于讓自己的價值觀顛覆的理由,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個人在這個惡劣的社會中生存下來的本領。
有點智慧的人總是會依托其內在的強而有力的心理依靠去競爭成為上帝少有的寵兒,然后不至于使自己生命變得糟糕,而大多數的人只得為這少數的寵兒左右,沒辦法,不是這個寵兒就是那個寵兒,別無第三種選擇。
也只有在這種的游戲規則下,人類的優良基因才可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延續,自然界的優勝者本來就應該來左右這個世界。
憐憫的心理是人們生來就有的,人有時會發出自己的憐憫心,去同情那些同類中弱者或者不幸者,可是這些相對的優勝者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在淘汰著弱者,讓弱者降到低的不能再低了。但是誰是強者,誰是弱者,這個有誰個可以分的清的呢?弱者可能會強,強者可能會弱,反正強者會帶著綜合的心理去同情那些被他們淘汰的弱者,這就是自然的殘酷的溫情。
我將這種善良稱之為不懷好意的。當然會有少數的上帝的寵兒帶著單純而純潔的善良去憐憫這些他們眼中的劣勢者,此時他們是天使在這繁雜的人間,他們自己的生存也就會成為危險的,因為他們想要沖破上帝早已制定好的游戲規則,這是任何一個人類都不能逾越的最后的底線,不久這種優勢就會消失,被那些不懷好意的偽善者破壞。所以最終的世界還是統治在那些少數的偽善的寵兒手中,善良早就成為他們真實的裝飾品。
浮生們當然會為這些找到一個解釋的理由,可以說浮生們是善良滋潤的土壤,善良來源于浮生,而不是寵兒,浮生平凡的生活卻會有著穩定的善良,有著真實的人性。
既然出生了,就要一直的活下去,活到自己無力再茍延殘喘下去,有的人覺得自己活不下去了就選擇了逃離,選擇了結束自己那悲劇的生命,別人對這樣的舉動表示著很大的不理解,畢竟沒有切身的身處別人的處境,又有什么所謂的發言權呢?上帝既然已經拋棄了他,他還有什么,所有的人都將離他而去,這是自食其果,他不懂得怎樣去試著討好那脾氣古怪的上帝,爭取成為其寵兒。結果只能是在掙扎中存活著。
人或許并沒有本性善或者本性惡的,是善變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智慧去理解這周圍的一切,去爭取使自己得到道德的認可,這樣就是所謂的有價值了,然后都會覺得很好,這一切都很好,因為他符合了既定的道德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