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拯救生命的戰斗迅即打響,生命探測儀微弱地顯示都讓搜救人員激動不已,一個個生命成功獲救:災后150小時、160小時、179小時、196小時、直至216小時極限生還者金河電站女工崔昌慧,在這里,全國人民見證了生命的堅強。姐妹們,生命都是如此的堅強不息嗎?《三國演義》中,在五丈原,諸葛孔明的那盞象征生命的“主燈”,僅僅因魏延腳步急起的一陣微風而熄滅,一顆巨星隕落了,生命又是多么的脆弱!
“5.12”還與一個偉大的名字息息相連——弗羅倫斯·南丁格爾,她將她手中那盞傷病員心中象征希望和生命的“燈”傳到了我們當代護理人的手中,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使這盞“生命之燈”更明亮!護士,生命的守護者。姐妹們,我們就是普普通通的護士。請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個個再平常不過的工作情景:
2008年8月8日晚8時,那是全國人民激情澎湃的夜晚,奧運會開幕式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在二病區,值班護士徐美蘭則用巡視病房來迎接這偉大的時刻,到了第一個病房,她發現2床的老人精神好像差了點,詢問病人,說:沒不舒服呀,不對!她一摸脈搏,160次∕分,不齊,拿來血壓計一量血壓80∕56mmHg,吸氧、建立靜脈通路、給藥…骨科、心內科、心電圖室值班醫生趕來了、姚丙南主任的電話響了,急救處理的方案很快拿出,經過一夜的搶救,朝霞升起時,病人也轉危為安了。
十幾年前,十二病區的臨床護士張紅,為一位膽總管切開取石引流術后3、4天的病人更換引流袋,記錄引流量時,她對照前一天的引流量,少了,立即匯報醫生,經檢查,該患者膽總管引流管堵塞,經積極處理,避免了術后膽瘺的發生。
記得我到頭面科的第一個春節,大年初一,我早早的吃完午飯來換班,剛走到病房門口,一抬頭正好看到一“鼻出血”病人打了個哈欠,我心中一驚,轉身奔到護士站,取來血壓計,果然,血壓只有76∕45mmHg,即刻,快速補液、輸血、保暖、安慰病人…4個多小時后紅潤重新回到了病人的臉上,再問病人,他說:“大過年的,鼻子出血了我就咽下去,省得麻煩家屬醫生護士。”
姐妹們,這一幕幕是多么的熟悉,在我們每個人的職業生活中都曾經并將一次次地上演。因了那一聲關愛的問詢,一組數據的對比,一個哈欠的關注…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杜絕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使生命之火重新燃得更旺。
每每提及汶川地震,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甘肅文縣一中校長尤玉祥!十幾年來,無論遇到什么不解,甚至抵觸,每學期2次的防震知識講座及防震實戰演練,從未間斷過。因為他的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當那災難性的一刻來臨時,53個班,3358名學生沒有擁擠踩踏,全校師生無一名傷亡,他才是真正的抗震英雄第一人!
姐妹們,目前,護士人手緊,工作繁忙,護理部反反復復考制度常規操作流程,有人厭了煩了,護理部就是我們的尤玉祥校長!制度常規操作流程,不折不扣地落實則是我們守護生命的三大法寶!
姐妹們,請讓我們用愛心、細心、責任心,用智慧、汗水和熱情,珍愛生命,使生命之樹常青,生命之燈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