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護理,最鍛煉人的崗位
中山醫院神經外科是廈門市衛生系統的重點學科。從1992年科室成立以來,從這個科室走出了7名護士長,她們在別的崗位干得有聲有色,成為醫院的護理骨干。3個月前,原護士長李婉玲升任大外科護士長。同行們都羨慕地說:
“神外是最鍛煉人的崗位。”
最鍛煉人的崗位也就是最辛苦的崗位。神經外科危重病人最多,搶救最多,無名氏最多,護士夜班最多是全院公認的。每當有新護士分配或輪轉到神經外科,她們都會有一些莫名的恐懼?墒,工作一段時間以后,她們就會喜歡上這個崗位。她們說:“雖然我們工作很辛苦,但是我們很團結,工作得很愉快。老師們教學很耐心,在這里,我們可以學到的更多知識和技能!
平均年齡28歲的護士團體,承擔著神經外科繁重的護理任務。老話說“醫生的嘴,護士的腿。”從病人入院起,護士們就要做大量的工作。量血壓,測體溫,鋪床,抽血,打靜脈,寫護理病歷,對昏迷的病人,還得做翻身拍背和喂食等護理工作。護士們有永遠忙不完的活。
細致的觀察是神經外科護理工作的重點,瞳孔和生命征的變化是腦疾病發展的反映。每小時或每半小時對昏迷病人的觀察,然后把這些變化及時報告醫生。由于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很多生命得到挽救。說到這,醫生捫總是很感激地說:“搶救成功的功勞首先是護士的功勞!标愃嚰t、林瑞端、顏麗燕等護士,都是觀察最仔細的模范。
每年十幾名的無名氏病人被警察和熱心市民送到我們科室,他們往往病情重,沒交費,恢復期長,護理起來也最困難?墒,神經外科護士們從來不嫌棄他們,認真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每當有這樣的病人住院,護士長總是帶頭捐款捐物,保證他們吃得好,康復得快一些。去年10 月,19歲病人張某某被警察送來時只剩一絲氣息,瞳孔都已經散大,經過手術搶救,命保住了,可是手腳不能動,二便不能自理。由于沒有家屬,生活護理全部由護士承擔下來。經過經心護理,小伙子開始學說話了,手腳也開始活動了,體重也逐漸增加了。5個月后,從閩北趕來的父母十分感謝神經外科的搶救,都說特區的護士真善良!
1996年,神經外科作為整體護理試點病房開展護理模式的轉變,新護理模式要求護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心理護理。護士們克服了重重困難,順利地改變了護理模式并把取得的成果推廣到全院。2000年,神經外科因此榮獲褔建省優秀模式病房稱號。
“您好!神經外科。”提起電話聽筒,每個護士都會發出甜美的聲音。面對病人,她們都給予微笑服務,耐心解答。良好的醫療環境加上優質的護理,使得在這里住過院的病人都對這里的護理十分滿意。
繁忙的工作不影響她們自身素質的提高。每天早會半小時,她們都討論一些護理上的重點難點,開展一些小講座。實習護士說:“這樣的早會讓我們受益匪淺!彼齻冞把護理心得寫成論文發表,到現在,已經有8篇論文發表在省級以上醫學刊物,而在每2年一屆的省神經外科年會上,都會有5到6篇的護理論文在大會上宣讀。
在這個崗位上,人人都有信心,人人都在進步。
護士節就要來臨了,當大家開玩笑地問科主任張俊卿怎么慰問一下我們的姐妹們。張主任說:“我最想請大家去洗腳,讓她們每天繃緊的腳筋得到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