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札記: 這些日子——靜脈藥物配置中心(7.28-8.10)
這些日子,不短也不長。
短短兩周里,我穿著“太空服”,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實踐。
此科室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配置藥房,二是無菌加藥倉。每天的工作是遵醫囑,分門別類地擺藥、加藥、送藥、添藥。
早上6:50到科室,穿無菌連體衣、戴無菌帽子、口罩、手套。只剩兩只眼睛在外面。我把這套行頭叫作“太空服”。
7:00和早班的老師進入無菌加藥倉里做退藥工作,然后開始拉瓶塞。只有用血管鉗拉掉輸液袋頭上的瓶塞,才會顯露出輸液時插入的三個小洞洞。~~~呵呵,不許笑哦。第一天下來,我的右手大拇指和中指就開始脹痛麻木。從7點開始到8點半,整個中醫院的七百多號住院病人上午的輸液袋拉瓶塞就是我的任務之一。
由于無菌加藥倉有兩個,所以我必須眼觀兩方,來回穿梭,迅速地把外面儲藥窗傳遞進來的藥物全部拉掉瓶塞,并且分門別類地擺到架子上相應位置,以便老師們加藥。剛開始,別提是分清哪些藥物了,我總是用力過猛,將瓶塞上的環拉斷,以致“難產”!哎,這邊還沒拉好,那邊儲藥窗里藥物又滿了。。。盡管有空調,但穿了幾層衣服,站著操作,又不停地來回穿梭,神經又緊張,所以我經常是汗涔涔的。經過微笑一個多星期的鍛煉,我拉一瓶塞就下一個,看一眼便可大概知這是地塞米松、美羅西林鈉、骨肽、燈盞花粉劑等等。一只只紅色、藍色、綠色的擺藥籃在自己手里來回遞送,很講求速度,但更重要的是三查七對。
忙碌的空隙,我一旁看老師加藥。加藥臺分三個區域,內三分之一是無菌區,分門別類放置針筒,中間是半無菌區,放藥物和安剖瓶,外三分之一是非限制區,放擺藥籃的區域。加藥前先用酒精壺噴灑臺面、手套、加藥籃及輸液袋口。核對袋上的醫囑后,開始加藥。基本上先抽取幾毫升袋中溶液來溶解粉劑,待液體藥液加進袋中后再加入已溶解的粉劑。擦滑輪、掰安剖、加藥物、簽名、核對、送走。藥劑師在窗外接過這些成品,核對,簽名,打包,最后有護工送到各個病區,護士再次核對后就可以給病人輸液了。
實習生不能獨自上臺加藥,但是老天給了我一次機會。~~~~呵呵,昨天一個小老師生病了,所以在小王老師的指導下,頂替她上臺加藥。
我深刻體會到了什么是“看人挑擔不吃力”!
尷尬
所謂一波三折,待我慢慢訴來。
第一波~~~臺面和手套上噴灑了酒精,所以十分濕滑。“啪”,一支小拇指大的疏血通粉針掉到地上,身碎骨了。嘿嘿,還好。藥物總有損耗嘛。
第二波~~~~小心翼翼地加完了小小的疏血通五籃子,送到儲藥窗,回到座位剛坐下,“完了,沒簽名!”結果,退回來重簽。
第三波~~~~很小很小的按剖瓶很難掰開,尤其是手套上還有濕答答的酒精。我更加用心地掰啊,漸漸熟練了。“啪”,扔錯了。按剖藥液在桶里,要丟掉的頭部分在手里。差點把手指頭弄破。。。
歷經了三波劫難,我順利完成了加藥工作。
可愛10點左右,開始擺藥。
就是下午和第二天需要的輸液。三種顏色的籃子,根據單子上的醫囑,在架子上兩百多種藥物中找到所需的藥物,在分門別類擺放到相應位置。
記不住怎么辦呢?拿張白紙,把架子上的藥名記下來,抄上3遍,放在口袋里,每天看幾遍,所以這項工作我一天天熟練起來了。抗生素、補血藥、能量藥。。。
下午的主要工作是添藥,把對面住院藥房送來的一箱箱藥品拆開,裝入小個個藥品盒內備用。3點左右,我總是跑腿去供應室,送要消毒的瓶鉗和棉球桶。順便呼吸呼吸外面的空氣啦~。隨即再次進入無菌加藥倉,先把老師們晾干的太空衣折疊入箱,再進去吧第二天早上的藥物順序擺放好。紫外線機開好定時2h。
哈~~~一天的工作OK了。
流淚
兩周實習生活即將結束,既當跑腿的,又當得力下手。受益匪淺~~~~~~~
七夕,護長排到我休息~~西西,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