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忙碌和抱怨的原因分析
1、輸液數量的大幅度增加
采取靜脈輸液法是我國的一大治療特色,目前護士在這項工作上花費的時間、耗費的精力也最多,這里所說的
數量不是液體量和藥品的絕對增加,是輸液瓶數量的增加。一名普通患者的吊瓶數比上世紀80年代要增多2~3倍,過去一瓶500毫升的液體可以加3~5種甚
至10種藥,現在是十種藥要分別加到十瓶液體中,每一種藥需更換注射器現用現加。現在有100毫升的液體了,前幾年要用250毫升的逐個排放,因為患有肝
腹水、心臟病的要控制液體量,為什么沒有配伍禁忌的藥不加到一瓶里,去問醫院和醫生吧!
每一瓶藥液從醫生下達醫囑到輸入病人的體內,護士大約要執
行10道工序:核實醫囑、執行提交、查對簽字、寫醫囑卡、打貼瓶簽、領取藥品、貼簽起瓶、加藥插管、消毒穿刺、核對記錄。計算一下吧:如果40~50病人
150瓶藥液,需要多少人力和時間?醫院增加一瓶液體的收入,護士要付出多少勞動和時間?可藥品提成護士可見不到!
2、護理記錄、登記的增加
記錄與操作同樣需要時間,護士沒有三頭六臂,要追求完美顧此必然失彼。抽完血忙去記錄穿刺點發生血腫,輸液刺穿后忙去加藥手臂起個大包,重癥乏氧憋得顏面青紫無人發現,而寫到紙上的是自己觀察、測量得到的結果嗎?這些記錄難道都是病人的需要嗎?
幾乎每一項醫囑都要轉抄、記錄、登記,這里不是指執行醫囑簽字,而是記錄到另一個本子上,因為上級領導來檢查就看這些,只看文獻記錄結果,不過問實際操作
效果,不管你對病人是否負責任了,是否真正實施了護理計劃,可一定要讓病人記住你的姓名,只要記錄得及時、準確、完整、清潔就好。認為記錄是解決糾紛的依
據,為何不探討一下糾紛產生的原因——技術素質、人員配備、程序運行?田里有假種子,商店有假商品,藥房有加藥,護士也應該有假護理,配合時代潮流嗎!
3、護士承擔了許多非本職工作
醫院里某項工作只要與護士有點聯系,不管是不是護士的工作范疇,毫無疑問地落實到護士身上,而且必須無條件服從領導分配,這里不是指一次性完成的工作,而是長期反復每天要做的大量工作。
主要發生在各科醫囑護士身上,他們往往是科內非常優秀的護士,工作細致、頭腦清醒,因而成為了各科室的賬房先生!在沒使用電腦的時代,各科都有一位財會人員負責科內病人的賬目,
負
責處方劃價、費用登記、物品統計、催款通知、核查結賬等,現在大部分工作都推到了醫囑護士頭上,而醫囑護士的部分工作只好由值班護士來完成,打印核對病人
的藥瓶簽,在處置室貼瓶擺藥,只好把影子放到病房看護病人了!不讓依賴病人家屬,難道依賴你呀?你有啥提高效率、減輕護士勞動的方法?還是有讓病人滿意、
省錢的辦法?
4、護士的多項操作未體現直接收費或收費低廉
護士每日頻繁的大量的操作沒有直接費用,如測量體溫、
脈搏、血壓,掃床、鋪床等,藥品自己取,標本自己送,接待入院病人,辦理出院病人,醫囑護士整天忙得頭暈眼花,沒有一項工作收費掙錢,醫囑護士干著醫生、
住調、財會的工作,卻拿著護士的獎金,處置班護士加藥、換瓶跑斷腿,只是減肥訓煉!
醫生用護士準備好的消毒棉球、紗布為病人換一次藥,也就是消毒一下用紗布貼蓋,處置費15~25元,而護士為病人輸液要進行10道工序只有3元 。
難
怪病人瞧不起護士,不怪醫生稱護士要靠他們養著。有句俗語說:胳臂扭不過大腿。這話在醫院里正相反,是護士的大腿扭不過醫生的胳臂!雖然你跑到藥房一次次
取藥,跑到病房一趟趟換瓶,雖然你沒有人家念的書多,可必須要給人家把關,出現失誤要陪榜受罰,糾正了差錯可沒人表彰獎勵你,因為錢不是你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