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護理見聞
來源:嶺南護理 作者: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急診科 黃斌
通過醫院推薦、省廳選拔考核,我來到香港進行老年專業粵港?谱o士課程的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香港醫院的許多都使我感觸良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香港社區管理。
香港醫療體制的核心是 “讓所有病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康復是最好的”,根據病人的需要提供相應的服務,社區服務非常系統到位。
社區個案先由醫院通過電腦聯網發送資料給病區,病區聯絡護士收到傳真后,立即到病房去評估病人,采集信息,識別潛在問題,并做好早期出院計劃和轉介給社區護士,與病人預約好上門服務時間,每個病人進入社區后都可以建立一本病歷。
社區外展(主要是老人院)服務項目由一名社康護士負責3家老人院,每天評估老人院的個案,觀察留置尿管和胃管是否異常、有無脫管、是否通暢、是否到時間換
管;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得好不好;還有傷口換藥、皮膚護理等;同時指導老人院護理人員工作,監督不到位之處。
社區護士與社康護士不一樣,她主要觀察病人在社區如何康復,家里人給予的資源和幫助、綜合家居服務、評估糖尿病人會不會準確使用胰島素針及用藥的依從性,
幫助智障的病人抽好2周的針,放在針盒里;幫助老年癡呆、認知障礙的病人分好2周的藥,早晚各分開,畫個太陽在藥盒上表示早上服用,畫個月亮表示晚上服
用,圖示簡單易懂。社區護士每人都攜帶“掌中寶”儲存所有病人的資料,從護士到達病人家門口就開始輸入資料,出門時又輸入,這樣即可以保證信息及時記錄又
可以節約時間,而且可以準確的算出一位病人需要護理的時間,從而準確地計算需要的護士人力數。社區護士會特別記錄需要復診病人的時間及傷口換藥時間等,在
復診前一天上門提醒病人時間及要攜帶的物品等,復診第二天上門檢查并分好2周的口服藥,交待注意事項;她們還負責產婦和新生兒的保健,每天上門給產婦洗傷
口和拆線,并進行飲食指導,還檢查嬰兒的發育情況。在基礎護理方面,社區護士注重病人的自助和家人的互助。帶教我們的老師扎實的理論知識、嫻熟的操作技
術、技巧性的溝通能力都讓我們佩服不已。
mentor滿腔熱情地奔波在社區各家各戶和老人院之間,從沒聽她們說過埋怨的話,從交談中得知她們很喜歡這份工作,覺得在社區工作能夠自己做主,自己為
病人制定護理措施,專業的成就感很好,當然一定要有全面的醫學知識和康復知識才能勝任。帶教我的這兩位mentor都已經碩士學位畢業,又在自修心理學等
課程,因為她們覺得只有淵博的知識才能更好的護理病人,多樸實的一句話,這種敬業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