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手記
“好險,剛才要不是避得快,就讓22床一個耳光打到臉上了!
雖然回到了護士站,可剛才那一幕還是令華華心有余悸。
22床是一個老糖尿病患者,姓徐,我們稱他為徐爹。徐爹在我們內分泌科住院已經有幾年反復的歷史了,但去年年底住院時出現反常表現,一進院就是低血糖昏迷,當時血糖<2.0mmol/L。經迅速靜脈補糖后血糖回升到11.5mmol/L,
神志清醒。但當靜脈補糖停止數分鐘時,徐爹又神志不清陷入昏迷狀態。當時,情況真是很危急,數分鐘病人的血糖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逆轉,稍不留意病人很可能
就已經是神志不清了。為此我們動員了幾乎所有的力量:心電監護,血氧濃度監測,數分鐘監測一次血糖與神志,給病人使用了胰島素泵皮下持續注射以控制因靜脈
補糖刺激血糖指數的超高,隨時觀察并記錄病情變化,及時配合醫生采用有效的治療措施。同時通過磁共振檢查,發現病人已經患上了惡性淋巴細胞瘤,身體多處轉
移。家人為了讓他過最后一個年,甘愿冒著極大的危險在春節前接他回家了。這不,年還沒過完,我們又在病房見到了他。
這
次我們的工作難度更大了,徐爹不僅病情嚴重,精神也陷入躁狂狀態。拒絕醫護人員的接近,言語分辨不清。醫護人員不能走近他的床邊,在與醫護人員接觸過程中
他學著掩飾自己的情感,假意接受我們的靠近,可一旦我們接近他時,馬上對我們吐口水,噴茶水,拐杖不離手,隨時準備向護士發起攻擊。
怎么辦呢?危險隨時存在!我們肩上的責任和使命讓我們沒有退路可以選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了患者的健康,是我們選擇這一行的初衷。當病人處于危急狀態時,護士是他們最為依賴的人,也是最容易被他們的過激行為所傷害的人。
看
著眼前的徐爹,我想了很多,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讓我們的護理行為始終處于安全狀態,而病人的護理治療能得以順利進行呢?科學雖然在不斷進步,但人與人
之間還是需要關愛與照顧,親人與親人之間如此,朋友與朋友之間如此,同事與同事之間如此,病人與醫護人員之間恐怕更應該這樣。醫療護理行為需要近距離接觸
才能得以實施,絕對的安全是無法辦到的。而疾病像惡魔一樣正與我們爭分搶秒地爭斗著奪走人們的健康,緊迫的責任感是這一份職業所賦予,與病魔作戰,把健康
還給人們,醫護人員責無旁貸啊。
為了讓徐爹有一個安靜的治療氛圍,精神得以放松,稍稍緩解一下疾病的癥狀,應該要采取一些和平時不一樣的護理方式才行了。商議之后,我們脫下白大褂和燕尾帽,換上自己的外套,微笑著接近他,和他交談,在融洽的氣氛中取得他的信任,給他量血壓,測血糖,打針治療……
計劃實施之初,徐爹覺得很新奇,接受了我們,治療與護理開展的很順利。但隨著疾病的發展,徐爹的情緒變得更急躁。今天,燕子進去測血糖,徐爹拒絕和她溝通,并乘她量血壓時將她的手抓破,被徐爹趕了出來。
血糖是一定要測的。該進行的治療也還得繼續。大家輪流著上吧!
華華脫下白大褂,端著血糖儀走進了徐爹的病房,微笑著和徐爹扯閑話,閑聊中與他握手并給他輕揉因長時間臥床而腫脹的手臂,分散著他的注意力。徐爹精神顯得有些委頓,但還是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著腔。聊著聊著乘機在徐爹手指頭上扎了一針,看他的反應只是怔了一下。
“還好,趕緊繼續吧” 誰料低頭給他采血時,徐爹突然舉起了另一手掌。彼時,笑意還掛在華華的嘴角,哪里料到危險已經迫在眉睫呢?
“爸,你要干什么!”
一聲驚呼震過華華的耳際,抬頭即見徐爹古怪的眼神和被擒在其兒子手中高舉的巴掌。
驚悸之中華華采完了血,血糖顯示2.8mmol/L,好險,又是一次低血糖,馬上給予處理,病情又得到了暫時的控制……
護
士的生涯里,會經歷大大小小許多事情,風險于我們是不可避免的。像今天這樣的險情于護士而言,常常可能只會是我們茶余飯后的一些笑談。仔細想想,護士們平
日里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讓自己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以便面臨各種危急、重癥病人時能不負眾望;說的最多的就是“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這不是什么豪言壯
語,也不是我們有意識的要謙虛什么,我們心里確實就是這樣想的。所謂的驚天之舉于護士毫不重要,也毫不相關。這份工作需要的是一份細細的心思,一種默默的
堅持,令每一個接受護理和治療的病人如沐春風,每一個護理行為與患者所需之間的關聯是否恰當,或許就是一個護士一輩子需要修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