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是醫改收費下的犧牲品!
“看病難、看病貴”為解決這一難題,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通過加強醫保制度的建設、配合做好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工作,建設城鄉醫療救助,合理配置衛生
資源等多項醫療改革政策,以確實保證讓更多老百姓有病能得到及時的醫治,減輕老百姓的負擔,以期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衛生部并將醫療機構“八不準”的條
款作為醫務人員行醫準則之一。物價、衛生執法部門針對醫院收費項目、收費標準作出明確的規定,目的也是為確保惠民的政策落到實處。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深
感溫暖。
不意間翻看到由物價部門新制定的護理收費標準,各種手術、檢驗項目都有一相應的收費對應標準。護理項目細算下來有240多項,服務價格表列出的不足50項。
比如,常規涉及的外科備皮、褥瘡護理(為臥床病人翻身)、非常規測量生命體征等諸多護理是找不到收費項目標準的,一般專項護理包括口腔護理、會陰沖洗,床
上洗頭、擦浴等收費標準是三甲醫院5元二級醫院4元。如果將外科備皮以一般專項記,除去所用的一次性備皮刀,紗布、手套、滑石粉等外,護士勞動價值在哪?
加液一組收費一元,不得另行收注射器。大家請算算,平均加一組液體需要的材料:一具注射器0.5元、棉簽10根(0.1元)、消毒所用藥液0.1元,護士
經三查七對、無菌技術操作、簽字、跑腿等一系列過程共創收0.3元的價值。輸血如何收費?以靜脈高營養還是一般靜脈輸液?《成都市醫療服務價格》卻出現了
皮下輸液一項的收費標準!很多護理項目只能記成一般專項,患者對此不能理解、明白!
公立醫院,每年政府可從財政上撥付一定數量給予扶持,私立醫院又如何來彌補護理這部份的入不敷出?護士的勞動價值從何處得以體現?
目前,很多醫院護理人員數在醫院的比例是達不到配置標準的。試問:這與護士的勞動價值不能得到體現難道沒有一點關系嗎?
為此,希望有關部門在制定修改醫療服務收費時,不妨吸納幾位護理學會的專家,傾聽一下各級醫院護士的聲音。讓患者明白消費的同時,讓護士負出的勞動得到應有的價值回報!從而真正調動醫院管理者對護理工作的重視,配置合理的護理人才,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