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護士變成了“折翅天使”?
我們童話世界中的提燈天使--白衣天使。
“5.12”國際護士節又將如期而至。而此時的人們還沉靜在“五一”黃金周的休閑、放松的情緒中呢。我覺得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似乎更多的是關心自己,而對一些節日似乎在逐漸淡忘……。
“五一”長假已經結束,我在網友博客里踩了一圈,看到很多關于與假期無緣的怨言。因為,我的博友大多是醫生、護士和教師。這二種職業原本是最值得尊敬的職業,可是理想與現實的反差不斷地折磨著這二個群體的人們。醫療和教育到底怎么了?陽光下最崇高職業為什么會淪落到千夫所指的地步。難道是社會不需要了他們還是這二個群體的人們確實變得讓人唾棄呢?我作為其中的一員,我覺得我們一直沒有變,我們一直在努力實現著從事這職業時的理想,為之而不懈的努力奮斗著……。人們常言:“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回想“SARS”肆掠期間,媒體報導得最多是護士,感染率最高的是護士,沖在最前線的護士。因為治療任何一個疾病都是我們的護士站在最前面。如此危脅人類的疾病是這樣的過程,普通疾病同樣也是這樣的。我作為一名醫生,在“護士節”即將來臨之際,真心地想為我們的天使寫點什么。也真心地道一聲“流淚的天使們,你們辛苦了!”
每年的5月12日是白衣天使的節日--“護士節”。往年慶祝的內容無非是重溫南丁格爾燭光下的誓言、授予新護生燕帽、表彰先進護士、聽取各界對白衣天使的贊美、為護士發放護士鞋等等。外行人一看,“天使”護士是多么受到尊敬啊!其實目前護士的狀況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那樣。這是一群“折翅天使”。可誰又會真正的關愛過這些“折翅天使”呢?
下面是一位護士寫給我的 “五一”感受:在“五一”長假期間,我值了三個白班三個夜班,幾乎就和平常一樣上下班,我無法享受正常人的假日休閑與放松。平時護士的工作是繁重的而瑣碎的、無休止的夜班、應付各種考試檢查、頻繁的技能操作培訓、經常受到蔑視、低微的收入、強烈的職業屈辱感等等,僅有的下夜班時間也常會被這些工作或活動無情地侵占。白衣天使的美麗故事與當前如此殘酷的現實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種反差讓這些天使承受著不該承受的身體、心靈的雙重壓力。我真想一走了之,逃離這漫無邊際的苦海……。
現實生活中遭受創傷的“折翅天使”,她們到底怎么啦?
這就是我們護士的心聲。那我們再回顧一下歷史吧。一百年來,提燈天使——南丁格爾,一個最平凡而又最偉大的女性,就是她把護士從卑微的泥潭中提升為受人尊敬的“天使”。她為了自己的理想,放棄了愛情,放棄了金錢,放棄了優越的貴族生活。她是值得人們尊敬的。我國南丁格爾燭光下的誓言是這樣宣讀的:"我宣誓: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履行護士的天職;我宣誓:以自己的真心、愛心、責任心對待我所護理的每一位病人;我宣誓:我將牢記今天的決心和誓言,接過前輩手中的蠟燭,把畢生經歷奉獻給護理事業。" 每當我們聽到新護生的燭燈下的宣言時,我們腦海里就能呈現出這樣一幅童話般的圖片:一位漂亮非凡的小姑娘,揮動著晶瑩透明的雙翅,手提一盞燭燈,輕盈地飛到每一個病人床邊,問候每一個病人。這就是提燈天使--我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正因為有這些美好的故事,每當護士節到來時,外行人的贊美聲不絕于耳,但是護士節之后,似乎又一切歸于平靜,而天使的心卻依然在流淚。她們仍然要忍住淚水,忍住壓力,奔波在病房,日日夜夜……
下面是我摘抄了一位護士長離開她心愛的崗位時說的話:“職業的恥辱感逼我離開了這個崗位。現在工作壓力太大了,聽說有病人帶著攝像機、錄音筆來醫院看病,這叫醫生哪敢給他們看病呀?有人提醒:千萬不要說自己是醫生,恐怕要遭打。你想,當年我們選擇的是“白衣天使”這個崇高職業,并為之驕傲和付出,可現在所遭遇的一切都在暗示我們 ——這個職業是可恥的,我們每個醫務人員都被逼迫著對這個職業感到恥辱!你相信嗎?如果我們這里真的能成為一家純粹的慈善病房,醫務人員有相對穩定的收入,不再與病房收益直接掛鉤,我愿意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干到動不了的那一天!但是,現在所有的醫院,考核醫務人員尤其是考核護士長的管理病房能力的指標,都離不開最關鍵的經濟指標。每個月發工資、發獎金的那些天,都是我最痛苦的日子。我們科室的護士那么累,但每個月總收入最高的不到2000 元,最低的只有900元。每次我給這些靠捐款治病的孩子登記費用時,凡是能免的都免了,最后的結果常常是我們科室在倒貼。雖然手下的十多個護士都很理解,也從不抱怨,但我經常看到她們在嘆氣,也覺得無可奈何。也許她們會想,我的家境比較好,吃穿不愁,但她們不一樣,要養家糊口。在這種壓力下,我還是沒有辦法讓自己去掙這些貧困白血病娃娃的錢啊。而且,干這個工作,有時忙起來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一天下來,腳都腫得發亮,回家后先生見了就心痛……”
這就是我們護士的真實寫照。護士的工作、生活壓力大、不公平的經濟和社會待遇、委屈的淚水、理想與現實的極端反差造成了護士素質的下降、護理隊伍嚴重缺編、護理工作量劇增等。我們已經成為一群“折翅天使”。那么又是誰把我們變成了“折翅天使”呢?。
南丁格爾,這位將護士從卑微的泥潭提升到受人尊敬的天使偉人,曾經是這樣說的:在她看來,護士必須擁有人類最善良的心,決不可以做那種追求物質報酬的人。而醫院應該永遠是圣潔的天堂,決不可以成為追求物質利益的骯臟之地。 “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是護士的主題。但自從將醫療推向市場后,經濟大潮同樣淹沒了所有醫院,醫院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以追求經濟效益,否則就會象上面那位好護士長一樣科室就會倒貼。科室的護士那么累卻得不到應有的報酬。這就是當前的醫院創收體制。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將護士變成了今天的“折翅天使”。
也許今天我所寫的這些,與美好的“護士節”的慶祝內容格格不入。但它卻是另外一種真實的、微弱的聲音。我希望有關部門能從今年的“護士節”開始,著手關愛這些受傷的天使。不要護士節一過,一切又歸于平靜。不要再讓我們的天使的心一直流淚。我要大聲疾呼:請多多關愛我們的“折翅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