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監護患者家屬的心理行為分析及對策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摘要】 重癥監護病房相對隔離,實行無家屬陪護制度,在搶救危重患者過程中可不影響其他的患者休息,同時又不被家屬打擾,有利于提高搶救患者的成功率。凡進入監護室的患者家屬均已被告知相應的制度并取得配合,但患者一旦出現病情變化的時候,患者家屬的心理就會產生極大的反應,甚至會出現一些影響正常治療、護理工作的行為及言語,使醫療工作無法正常進行,這也成為影響重癥監護室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關鍵詞】 重癥監護室;家屬;心理
重癥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針對重癥患者實施治療和搶救的病房。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急性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二是短期可能出現多器官衰竭的患者,三是手術后恢復期的患者。由于患者病情極其危重,為了防止一切有可能的交叉感染,所以家屬是嚴禁探視的,再者危重患者需要各種搶救及處置,家屬在場會影響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由于家屬的過分擔憂,心理上就會發生復雜的反應而導致行為的異常。
1 影響醫療護理的行為
1.1 沖動型 當患者出現病情變化的時候,醫護人員便會及時與門口守候的家屬溝通,但有些家屬無法控制心中的焦慮情緒失去理智,聽不進醫護人員的任何勸阻強行闖入監護室,使得醫護人員不得不中斷搶救工作,影響治療。
1.2 多疑型 有些特殊情況,醫生會允許家屬短時間進入探視,他們會在護士的操作過程中不斷地提出疑問,催促護士必須馬上干這干那,如果動作一旦達不到家屬要求的速度,家屬便會大聲對護士呼叫,而且言語中并不尊重護士所付出的勞動。有些護士無法忍受這種無端的非議和冤枉,便與家屬做必要的解釋工作,可是事后有的家屬還會對護士進行投訴,從而造成護士的工作熱情大大降低,并且情緒低落,這也嚴重影響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
1.3 暴力型 這是最為嚴重、惡劣的一種,因為患者病情惡化,家屬尚不能面對現實,竟認為是醫護人員無能,再加上自控能力差,對醫護人員態度蠻橫,甚至進行毆打辱罵等人身攻擊,并擅自闖入監護室進行破壞性行為,以抒發內心對患者死亡的極度恐懼及心理不適應。
1.4 自傷型 還有一些家屬因為過度的擔心、焦慮、激動過度而暈倒在監護室門外,醫護人員在搶救患者的同時,還要救治家屬,無形中擾亂了醫護人員的搶救程序分散了醫護人員的精力,延誤了搶救最佳時機。
2 預防和處理護理沖突的對策
2.1 提高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 靈活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及溝通技巧,多一份責任多一些愛心,換位思考充分理解“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同時又要關心照應好家屬的心理感受,切實對患者家屬做好有效的心理疏導工作,尋求家屬對醫療活動配合與支持的最大化。
2.2 護士要鍛煉較強的協調能力,運用恰當的語言技巧 護士在監護室是第一個發現患者病情變化的人,在做出準確的判斷、急救配合的同時,護士也是第一個通知家屬的人,這就要求護士用簡要、得體的語言與醫生一道向家屬交代病情及相關事項。當遇有醫療沖突發生的時候,就要發揮“團隊精神”積極有效的穩定家屬的情緒,以保證搶救治療工作順暢的進行。
2.3 醫護人員也可以采取一些有預見性的防范措施 在發生問題之前先向患者家屬介紹患者病情、嚴重情況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后果,住重癥監護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盡量避免沖突的發生,共同為患者的康復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3 總結
通過對重癥監護患者家屬心理行為以及醫療護理沖突的探討,我們意識到監護室的工作不僅是單純地進行延續患者生命而進行醫療護理工作的場所,還必須要考慮到家屬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后復雜的心理變化,他們在渴望得到最好的診治護理同時還存有一定的不信任因素,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及素質養成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活學活用心理學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換位思考,做好面對患者病情變化有可能帶來的后果而感到恐懼、悲傷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幫助他們縮短心理調適的時間,積極為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為重癥患者搶救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王文泉.ICU病人親屬干預及支持源的調查研究.護理研究,2003,17(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