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的原因及護理干預措施。方法對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ICU醫院感染患者84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ICU醫院感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占前三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腸道;基礎疾病以損傷性疾病、腦血管意外及消化道疾病的感染率最高;并與創傷性操作、機體反抗力下降、不合理抗菌藥物應用、醫務人員缺乏交叉感染意識等有關。結論加強ICU病室治理,改善環境因素和治療操作中易導致污染和感染的環節,認真遵守無菌原則,切斷感染途徑,提高患者機體反抗力,合理應用抗生素是預防ICU醫院感染的有效護理干預措施。
[關鍵詞]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護理干預
重癥監護室的創建和完善對提高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感染性并發癥也隨之而來,感染可以導致搶救最終失敗,因此控制和預防ICU醫院感染十分重要。通過對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ICU醫院感染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降低ICU醫院感染的發生率。現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ICU收住患者1553例,發生醫院感染84例,占5.4%,男55例,女29例,年齡18~90歲,其中60歲以上61例,占72.6%。其診斷標準參照2001年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所有資料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
2結果
2.184例患者醫院感染年齡分布見表1。
2.284例患者醫院感染部位分布見表2。
2.384例患者醫院感染基礎疾病分布見表3。
2.484例患者醫院感染常見致病菌真菌類22例占首位,其次金黃色葡萄球菌9例、銅綠假單胞菌4例,還有腸球菌、腸桿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中混合感染6例。
3討論
3.1醫院感染的發生與患者的年齡有關表1顯示,我院ICU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中,年齡在60歲以上達72.6%,因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伴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肺部功能受損,使氣體交換障礙大量肺泡炎性滲出而出現肺部感染,加上各種器官功能老化,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反抗力下降,易發生醫院感染,老年危重患者是醫院感染的重點護理對象。
3.2醫院感染以下呼吸道為主表2顯示,ICU醫院感染的發生部位以下呼吸道為主,達42.9%,其次為泌尿道感染達27.4%,胃腸道感染達14.3%,與文獻道相似[1]。表3顯示,在基礎疾病中,以損傷性疾病感染率最高,占31.0%,其次為腦血管疾病,占21.4%,消化系統疾病,占19.0%。還顯示大量廣譜抗生素、激素的使用,促使內源性感染和多重耐藥菌株的產生。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病情重,病程長,常伴有昏迷、嘔吐、誤吸,造成正常生理功能受損,使機體反抗力下降;部分患者手術創傷大,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大,易導致感染;因懼怕切口疼痛而不愿咳嗽、咳痰,使痰液淤積肺部導致感染;對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和呼吸機輔助呼吸患者,大多數需吸痰、留置導尿等,極易導致肺部和泌尿系統感染。因此,給患者翻身、拍背,幫助患者咳嗽,促使痰液排出,嚴格無菌操作,吸痰時帶無菌手套,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呼吸機及導尿管路規范消毒,控制感染環節。
3.3醫院感染的病原菌中,真菌占首位與文獻道相一致[2],其中以白色念珠菌為最多,因為真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生長繁殖與環境有很大關系,大量廣譜抗生素治療同時,造成菌群失調,易導致二重真菌感染,因此要加強ICU環境治理,定時通風,合理應用抗生素,加強營養支持,提高機體反抗力。
4護理干預
4.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和認真執行各項消毒隔離制度是預防ICU醫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保持室內通風、干燥,同時做好室內空氣、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單位終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氣凈化器持續凈化,操作前后正確洗手或用消毒液涂擦雙手,對有傳染性的感染患者給予隔離,在床尾做好隔離標記,一般情況下謝絕家屬探視,我院采用電視錄像對講系統,每日2次定時播放錄像,讓家屬在探視室內觀看。工作人員進入ICU穿規定工作服、換鞋、戴好帽子和口罩。
4.2嚴格無菌操作在吸痰、導尿及深靜脈置管嚴格無菌操作,吸痰時戴無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保持集尿路系統的密閉性,做好會陰護理,保持尿道口清潔,盡量縮短留置導尿時間,靜脈穿刺皮膚隔日消毒,每周2次更換敷貼,密切觀察穿刺處皮膚有無紅腫熱痛和全身癥狀,如發熱、白細胞升高等,如有炎癥出現時對導管皮下段進行細菌培養。
4.3加強基礎護理認真進行口腔、呼吸道護理,口腔護理每日2~3次,保持呼吸道通暢,每1~2h為患者翻身、拍背,使痰液及時充分排出,保持床單位及皮膚清潔、干燥,氧氣濕化瓶及管道嚴格消毒,使用中濕化瓶及水天天調換,濕化瓶用無菌水,用畢進行終末消毒,呼吸機螺紋管、濕化瓶、接頭每24~48h更換消毒。
4.4加強醫務人員培訓通過培訓,使每個人都能熟悉到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性,嚴格落實各項制度,加強環境衛生學監測,每月1次空氣培養,菌落數≤200cfu/cm3。督促醫務人員每次操作前后正確有效地洗手,防止病原菌通過醫護人員的手從一個患者帶到另一個患者,文獻道[3]由于醫務人員的手傳播細菌致醫院感染約占30%,正確有效地洗手可祛除99%手上的暫住菌。
4.5合理使用抗生素較長時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導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真菌感染主要為呼吸道,這與ICU的患者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喪失呼吸屏障功能及吸痰等操作有關[4],所以正確把握抗生素使用指針,根據藥敏選擇敏感抗生素,并及時停藥,防止二重感染及耐藥菌產生。
5小結
ICU醫院感染,以呼吸道為主,基礎疾病以損傷性疾病居多,由于ICU患者病情較危重,臥床時間長,患者大多數處于昏迷狀態,喪失咳嗽能力,氣道分泌物排出困難,這些都為細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為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醫務人員應加強病室環境監測,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醫院感染發生,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
1繆愛風.ICU醫院感染的臨床分析與護理對策.齊魯護理雜志,2004,10:723.
2吳蓓雯,李和姐,金艷.醫院獲得性呼吸道感染相關因素的調查與分析.上海護理,2002,2:3.
3尚少梅.醫院感染與洗手.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78-79.
4舒建勝,孫蕾.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的調查分析.浙江臨床醫學,2005,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