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常見產后出血原因及護理策略分析
【摘要】 目的探討常見產后出血原因及護理措施。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分娩患者中發生產后出血的患者43例,分析產后出血特點及原因,并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護理方法干預,分析護理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出血時間產后2h為高發期。出血量以500~1000ml居多。自然分娩產后出血發生率高于剖宮產及陰道助產。所有孕婦經護理后均止血良好,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結論 對孕產婦行相關懷孕及生產知識的健康教育,采取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多種護理措施對產后出血孕婦進行護理,可有效提高產后出血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產后出血;原因;護理策略
產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hage,PPH)是指產婦在胎兒分娩后的24h內陰道流血量超過500ml以上的一種疾病。是分娩期嚴重并發癥,在我國產婦死亡原因中居于首位。引起產后出血的常見原因有舒適護理在106例全腦血管造影圍術期的運用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等,其中以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為主,占產后出血總數的2/3 。多數產婦產后出血發生于產后2h以內,容易合并貧血、感染、母乳分泌不足等并發癥,嚴重危害產婦生命。本研究就我院住院分娩發生產后出血患者出血原因作一分析,并針對性地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7年5月_2Ol0年1O月分娩2246例,產后出血43例,發生率為1.91%。發生產后出血孕婦年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