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老年骨折患者的臨床觀察與心理護理
關鍵詞 : 老年骨折 心理護理
論文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骨折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方法:對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折病人的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結果:病人原發病病情穩定,無發生護理并發癥,心理狀態良好,焦慮抑郁的心理得到改善。結論: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點,做好完善的心理護理和康復指導,是老年骨折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活動中全面康復的有效保證。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人類壽命的延長,老年患者在骨傷科治療的所占比例逐漸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療時間較長,活動受限,在臥床治療期間容易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大多數患者擔心肢體殘廢,而常常表現出不同情緒的反應及心理需求,因此,我們在臨床護理中,要針對老年骨折的特點和心理狀況,加強心理護理,盡量多給予患者關心和安慰,耐心解釋長期臥床患者的注意事項,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齡66~98歲,平均73歲。骨折部位:股骨頸和股骨粗隆間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壓、心臟病、腦血栓等病史。
心理護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離開了家庭和工作單位,對周圍環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數患者都會產生一種孤獨感,而表現出緊張焦慮、抑郁痛苦等心理,擔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發生意外等,為此,我們護理人員要給老年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護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熱情、關心和嚴肅的態度對待病人,耐心細致做好解釋工作,告訴患者各種治療方法以及護理的意義,提醒患者必須要配合治療中的注意事項。要通過治療和護理的機會,護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紹,保持儀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導病人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及相關的樂觀行為,以取得病人和家屬的信任,樹立戰勝疾病信心。
愛撫與關心:對新人院的老年病人,護士都要以高尚的護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去迎接和關懷照顧老年患者,對老人可通過微笑、交談、按摩、康復指導及協助病人進行必要的功能鍛煉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滿足。
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對老年住院患者,除了醫護人員的護理外,還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會的支持,要多給予正面的指導、勸解、鼓勵和安慰等,幫助患者渡過最困難的時期,并真正體驗到社會及親人的關愛與溫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同時要向老年患者介紹成功病例,請同病室療效好的病人進行現身說法,講述治療經過及配合方法,以增強信心,解除思想顧慮,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耐心解釋,細心觀察:老人對疾病的體驗,往往不能講述得很清楚和具體,所以護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動反應,必須仔細檢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變化,詳細收集有關老年患者的病情資料,便于正確估計病情,做出正確護理判斷和采取正確護理措施。
加強培訓,掌握護理技能:護士要積極參加各種護理專項學習交流,接受護理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護理能力,在業務技術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護理人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老年患者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在某項護理技術操作中,動作粗疏,便會被認為在拿他們做試驗,從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變化,所以護士應舉止穩重,操作熟練,操作輕柔,反應敏捷,關心和重視他們的各種治療和檢查。如有的手術后患者需要靜脈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給穿刺帶來一定困難,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總是擔心新護士不能“一針見血”,在這種情況下,最好讓新護士先給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讓老年患者從側面了解新護士的過硬靜脈注射技術,使其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結果
病人原發病病情較穩定,在護理方面無發生并發癥,患者心理狀態良好,能夠積極主動配合臨床的治療和護理,絕大多數患者的焦慮、抑郁、孤獨、依賴心理等都得到了相應改善,并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討論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體素質差,加之骨折的特點一般都會病程較長、療效差、骨折也不易愈合、代謝功能減慢、骨質疏松以及脫鈣等,所以老年骨折病人的愈合時間,一般是年青病人愈合時間的1倍或更長,而且易發生合并癥。老年患者的骨折,一般多為股骨頸及粗隆間骨折,治療上都需要牽引,患者需臥床2-3個月才能離床活動,這期間對大多數老年患者增加了合并癥發生的機會。本組資料中,老年患者多數都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這些病癥在臨床上無疑給骨科治療和護理帶來很多困難,往往由于骨折后的疼痛、精神緊張、長期臥床等,從而導致這些慢性疾病的復發和加重。為此,護士要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特點,做好完善的心理護理和康復指導,是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活動上,全面康復的有效保證,這對于廣泛開展系統化整體護理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做好心理和康復護理,才能使整體化護理得到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