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介入治療圍術期的護理特點。【方法】對于已明確診斷的糖尿病下肢動脈閉塞或嚴重狹窄的病人運用seldinger技術,經一側或兩側股動脈穿刺行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在圍術期做好心理護理、飲食指導、患肢的觀察等。【結果】通過血管腔內介入治療,病人足部皮膚溫度升高,末梢血液循環明顯改善,足部動脈搏動增強,近期療效明顯,無并發癥發生。
【結論】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介入治療創傷小,安全有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通過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及觀察,提高手術成功率,預防手術并發癥,縮短了病人住院天數,減輕痛苦,提高了其生活生命質量,降低了致殘率。
關鍵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介入治療;護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嚴重的慢性并發癥,是造成病人截至致殘的重要因素Ⅲ.I臨床上通常運用控制血糖,擴張血管,改善循環等方法治療下肢血管病變。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血管腔內介入治療使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治療上了一個新臺階,直接為病人減輕了痛苦,提高了生活生存質量。我科2007年5月一2O09年12月對2o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病人實施了介入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介入治療圍術期的護理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7年5月一2O09年12月對2O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病人行血管腔內介入治療(球囊擴張或支架植人術),女4例,男16例;病程3年~2O年;下肢血管CTA示下肢動脈硬化、胴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腓動脈等多處血管腔不顯影,髂內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腓動脈、足背動脈等血管腔重度狹窄或閉塞。臨床表現為:下肢冷涼、麻木、疼痛、針刺感、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等癥狀。其中3例足部潰瘍,1例女病人訴夜間疼痛難忍,想自殺,心理負擔十分嚴重。
1.2方法
先給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環等治療后,行血管腔內介入治療。采用seldinger技術,經一側或兩側行股動脈順行穿刺,插入導絲、導管至患側肢體動脈,分別對股動脈、胭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腓動脈、足背動脈等造影,均發現不同程度的下肢動脈血管階段性狹窄或閉塞,分別采用不同型號的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術畢拔出鞘管,穿刺部位壓迫止血。術后積極控制血糖、抗感染、抗凝、局部換藥、改善循環等對癥支持療法。
2結果
1例病人因下肢血管閉塞嚴重,導管插入困難,手術失敗。
19例成功,其中5例經皮行血管內球囊擴張成形后植入支架,14例單行球囊擴張。術后通過控制血糖、抗凝、抗感染,下肢疼痛明顯減輕,皮膚溫度升高,足背動脈搏動增強,下肢冷涼、麻木癥狀改善,潰瘍處傷口愈合快。縮短了住院天數,減輕病痛,減輕經濟負擔,提高了生活質量。
3圍術期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心理護理糖尿病病人病程時間長,合并癥多,深受痛苦折磨,經濟負擔重,不少病人悲觀失望,情緒低落。護士應耐心細致地向病人進行健康教育,解釋手術的目的、意義,該手術創傷小、風險小、效果好、術后血管血流通暢,效果立竿見影。用成功的病例鼓勵病人,增強其信心及心理承受能力,積極配合治療。
3.1.2術前準備①護士在做好病人心理護理基礎上,掌握其心理狀況,充分了解病情,觀察病人下肢皮膚顏色、溫度,足背動脈搏動及ABI等情況,以備術后觀察比較。②監測生命體征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③做碘過敏試驗。④術前檢查:做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電解質、凝血功能心電圖等檢查。
⑤術前備皮:病人術前1d洗澡更衣,護士對手術部位皮膚(一側或兩側腹股溝區域)清潔備皮。⑥術前晚保證病人良好睡眠,對人睡困難者,給予鎮靜劑,如安定。術晨禁食,防止手術中嘔吐,可進少量水。⑦病人于術前2d行床上排尿訓練,防止術后因不習慣床上排尿而引起尿潴留。若不能床上排尿的,術前實行導尿術且保留尿管,定時開放,24h后拔除。1例男病人,術前不同意插尿管,又不習慣床上排尿,術后形成了尿潴留,增加了痛苦。
3.1.3控制血糖定期監測血糖,合理使用胰島素,使血糖控制在10mmol/I以下或正常,而無低血糖反應。
3.1.4控制感染局部換藥,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積極為破潰傷口清創換藥。
3.1.5飲食護理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制定飲食計劃,主副食合理搭配,均衡營養。
3.2術中護理
①護士協助病人仰臥于導管床上,語言和藹,動作輕柔,進一步做好思想解釋工作,使病人消除緊張情緒和恐懼心理。②建立靜脈通路,便于術中用藥。③監測生命體征:心電監護儀監測生命體征,觀察病人意識變化,并記錄,發現異常,及時給予對癥治療或精神安慰。④術中抗凝劑的合理使用:插入血管腔內的導絲或導管可使血小板集聚形成血凝塊,如脫落有阻塞遠處血管的危險。應用肝素鹽水使其肝素化(半支肝素加入生理鹽水500mL),病人也進行肝素化,肝素鹽水(濃度為100U/mL)靜脈注射或動脈鞘管內注射。如手術時問長,1h后再次給予肝素鹽水。
3.3術后護理
3.3.1壓鞘術后拔出動脈鞘管,壓迫動脈15mint30min,止血后用無菌紗布覆蓋穿刺部位,繃帶加壓包扎24h,砂袋壓迫6h~8h,絕對臥床,且保持穿刺側肢體平伸制動12h口。拔鞘時密切觀察病人反應,防止發生血管迷走神經反射,一旦發生,配合醫生積極進行搶救。
3.3.2體位術后術側肢體抬高3O.,平伸制動12h后,可向對側翻身,保證術肢平伸不彎曲。
3.3.3監測生命體征準確記錄24h出入量。術后6h內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3.3.4密切觀察密切觀察術側肢體穿刺處有無滲血、皮下血腫或感染。觀察術側肢體遠端動脈搏動情況及皮膚溫度、顏色變化。病人如突感劇烈疼痛、麻木、皮膚蒼白、皮溫下降、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應警惕有無血栓形成或動脈栓塞的可能,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處理。
3.3.5飲食清淡飲食,忌辛辣、油膩食物,進食低脂富含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飲水適量,加速對比劑的排泄,防止血液濃縮。
3.3.6控制血糖,預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積極控制血糖在<10mmol>10m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