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腦出血病人常見的護理問題,是導致再次出血的關鍵誘因之一,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在腦出血病人的護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我科通過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對腦出血病人便秘的預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5月一29年3月人住我科經CT明確診斷為腦出血病人6O例,男5O例,女1O例;年齡36歲~86歲,平均6l_75歲;隨機分為對照組3O例,循證組3O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疾病危險因素、不良嗜好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對照組:每晚給予果導2片口服,有便意時給予開塞露1支(20mI)納肛幫助排便。循證組:由研究者向病人及家屬說明本研究的目的,以征得其同意后行以下循證護理。
1.2.1循證護理問題
1.2.1.1病人自身狀況,有無易患因素存在腦出血病人需臥床,活動少,使腸蠕動減弱;應用脫水劑,使腸道水分吸收,致使大便干燥;排便環境及方式改變,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引起便秘;腦出血昏迷病人進熱量較高的流質飲食,大便形成量減少。
1.2.1.2病人心理因素腦出血意識清楚病人,易于產生焦慮、抑郁、悲觀、恐懼的心理,這種心理使交感神經興奮占優勢,胃腸道消化液分泌減少,腸蠕動減弱。
1.2.1.3病人及家屬知識缺乏未認識到按時排便的重要性及便秘的危害性。
1.2.1.4提出問題根據臨床經驗及病人的實際情況,結合家屬的需求,提出問題:①便秘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②如何對便秘易發病人進行評估?③如何有效地預防便秘發生?④如何做好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
1.2.2循證支持根據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以尋找來源于研究領域的實證,通過查詢相關文獻庫,檢索相關資料文獻,然后組織全科護士進行學習討論和比較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對文獻的科學性、結論的可靠性和臨床可行性進行綜合評價,篩選出最佳證據文獻,按照文獻介紹并結合護理知識經驗、病人的實際情況,制訂護理計劃,落實護理措施。
1.2.3循證護理措施
1.2.3.1腹部按摩病人取仰臥位,雙膝屈曲或屈曲一側下肢,盡量放松腹部,操作者于病人右側,右手掌平按在腹壁上,左手疊在其上,先沿著臍周順時針方向環形掌揉,繼而自右下腹相當于回盲部開始沿著升結腸一橫結腸一降結腸一乙狀結腸走向,順時針方向反復推展按摩,每次臍周掌揉2rain3min,順時針方向按摩20圈~3O圈,共1Omin~15rain.按摩力度適中使腹部下陷1cm,幅度由小到大,直至產生腸蠕動,每天2次,于每日早餐后30rain和晚餐后30min進行。
1.2.3.2指壓法l一。于每Ft排便前10min進行,病人取坐位或臥位,取穴:①天樞穴:于臍中旁開2寸處,用雙手拇指指腹分男U按壓,由輕至重,逐漸加力,每次按壓可持續數秒至數分鐘,3min~5rain后可有酸脹、酸痛感和腸蠕動。②天溝穴:取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于橈骨之間,手法同上。3rain~5min可顯效。③如一次按壓效果不佳時,可反復交替按壓,直至排便。④還可按壓三陰交、足三里、支溝、合谷等穴位。
1.2.3.3體療腦出血病人病情穩定后應盡早在床上行體操鍛煉。①直腿抬高:患側可做被動運動,健側做主動運動;②雙腿蹬車法,均可主動或被動操作;③伸臂縮肛:仰臥,雙臂伸直舉過頭頂,整個身體邊呼吸邊伸展,當肛門感到在收縮時,兩足用力蹬伸,堅持6s~8s,此動作反復3次。
1.2.3.4飲食干預往病情允許的情況下,①攝入充足的水分,每目飲水量700ml~1000mL,避免脫水,造成大便千結。
養成晨起、睡前飲州適量蜂蜜水的習慣,溫開水300mI,內加15mI~30mI蜂蜜混勻飲用。②攝人足量的食物纖維,對能進食的病人多食雜糧(如玉米、黃豆、小米、蠶豆等),多纖維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番茄、白蘿h、胡蘿卜、黃瓜等),適量增加含油脂果仁類食品的攝入量(如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瓜子仁、松子等),以起潤腸作用。鼻飼的病人在飲食中要配用青菜等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做成漿液和水果汁,促進消化功能,增加胃腸蠕動。
1.2.3.5排便習慣的訓練與環境支持告知病人及時排便的目的和意義,與病人共同制訂按時排便表。每天早餐后定時給予排便器,閑此時人的“胃一結腸反射”最強,最易引發排便,易建立條件反射。取舒適體位,屏風遮蔽,減少室內陪護人員與探視人員,盡可能為病人提供單獨隱蔽的私密性環境及充裕的排便時間,以尊重病人隱私,消除緊張情緒,養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如不適應臥位排便,可抬高床頭15.~3O.,以增加病人舒適度。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
1.2.3.6心理疏導和知識宣教心理因素是影響腸道功能的重要因素,許多臨床和實驗室資料均揭示心理因素與腸道功能有關。夏瑾等認為,抑郁癥和焦慮病人常伴有胃腸功能障礙。
應及時評估病人的心理感受,以誠懇、熱情的態度關心、體貼病人,幫助其解除因擔心預后而產生的焦慮、抑郁、易激惹或憂心忡忡等不良心態,同時,消除病人對解大便產生的羞怯感和歉疚感,糾正怕麻煩或拖累別人的心理障礙,達到心境坦然,志和氣達,氣機調暢,從而利于便秘的解除。向病人及家屬講解發生便秘的可能性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性及其嚴重后果以及與疾病的關系。告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便秘預防的基礎,反復強調平時有便意時應立即排便,不能刻意忍耐,造成意識性便秘。即使沒有便意時,也應對臥床病人按時給予便器,做排便動作10rain15rain,以促進正常排便反射形成。并向病人及家屬說明在床上排便的重要性,因下床排便極有可能發生腦血管再次破裂出血。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
1.5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x.檢驗,P
2結果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循證組便秘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循證組采取的護理措施預防便秘效果明顯。3O例病人發生便秘僅為1例,有效率為96.7.其中采取腹部按摩和飲食干預促進病人排便者為16例;采取體療、指壓法、結合飲食干預促進排便者為1O例;采取以上綜合護理措施方能促進排便者為4例。循證組發生便秘1例者均為腦出血昏迷病人,由于鼻飼流汁飲食大便形成量減少所致。
由于腦出血病人需要臥床休息,活動量減少,腸蠕動減慢,結腸平滑肌張力減弱;胃腸道淤血,使食欲減退,易引起便秘。
對照組常規使用緩瀉劑,雖可暫時解除便秘,但長期使用或濫用又是成為導致慢性便秘的主要原因,其機制是服用緩瀉劑后結腸內容物被徹底排空,隨后幾天無足量糞便刺激正常排便,沒有排便又再次使用緩瀉劑,如此反復,其結果使結腸的正常排便反射失去作用,反射減少造成結腸擴張遲緩,這樣結腸只能對緩瀉劑、栓劑等強烈刺激作出反應,產生對緩瀉劑的生理依賴,失去正常排便功能,導致慢性便秘。而循證組按照循證護理程序,通過循證實踐各種便秘預防措施,采用腹部按摩、指壓法有效地刺激了腸蠕動。其作用機制有直接和間接作用,①直接作用:手法的直接作用可促使胃腸管徑發生形態改變和運動,促使其內容物的運動和變化。即促使胃腸蠕動的速度加快和力量加大,從而加快胃腸內容物的運動和排泄過程;②間接作用:指壓法的良性刺激,通過神經的傳導反射作用,增強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同時配合體療、飲食、心理干預、排便行為的訓練和環境支持,知識宣教等綜合性循證護理干預,有效地解除了腦出血病人的便秘。避免了病人便秘時情緒急躁、過度用力、腹壓增加而導致顱內壓增高,造成顱內血管再次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且操作簡單,易于掌握。
循證護理干預不僅能安全有效地預防腦出血病人的便秘發生,而且改變了臨床護士以經驗和直覺為主的習慣和行為。促進直接經驗和間接知識在實踐中的綜合利用,有利于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決策,并獲得最高質量的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