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總結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的護理經驗。
方法:對2006年9月至2008年4月間收治的5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采取腰椎牽引、骶管注射、中藥口服、理療等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指導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
結果:治愈35例,顯效7例,有效5例,無效4例,有效率達9212%.結論: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過程中配合個性化的護理方案,長期及時的康復指導,對提高療效,縮短病程,減少復發至關重要。
護理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癥,多發生于青壯年,臨床上以腰痛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為主要癥狀。非手術治療是LDH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但非手術治療的療效緩慢,常因病人缺乏治療信心,不能堅持系統治療而使治療效果不令人滿意。為此,我院中醫康復科2006年9月至2008年4月以來對51例實施非手術治療的LDH患者,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護理,經隨訪015~2年,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本組男36例,女15例。年齡24~55歲,平均43歲。所有病人均有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經痛,其中左下肢疼痛21例,右下肢疼痛30例,全部病人均拍攝腰椎正側位片及CT掃描,CT示突出間隙:(L4~5)23例,(L5~S1)21例,其他間隙7例。
2其中伴后縱韌帶鈣化6例,側隱窩狹窄2例,椎管狹窄2例。
病程最短2d,最長25年。致傷原因包括:外傷、慢性積累勞損、不良姿勢和妊娠等。治療方法有腰椎牽引、骶管注射、中藥口服、理療等。根據改良的Macnab評定標準擬訂。治愈:疼痛消失,無運動功能受限,恢復正常工作和活動。顯效:偶有疼痛,能做輕工作;有效:癥狀有些改善,仍有疼痛。無效:有神經根受壓表現,需進一步手術治療。隨訪015~2年,治愈35例,顯效7例,有效5例,無效4例,有效率達9212%.
2護理體會211有效的心理護理是非手術治療得以繼續的基礎由于LDH非手術治療的療程長,顯效慢,病人因疼痛劇烈,活動受限,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產生急躁和恐懼心理,甚至放棄非手術治療。因此,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不僅要為其創造安全、舒適的休養環境,還應講解疾病知識,介紹非手術療法的療效,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讓患者及時了解自己的病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從而消除病人顧慮,減輕心理負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尤其是在治療之初,治療效果不明顯時,更要正確運用恰當的開導性語言對患者進行疏導,鼓勵患者堅持治療。
例如:2006年5月20日我科收治了一位50歲的農村女性患者,左下肢疼痛6年,加重1年,CT示間隙(L4~L5)和(L5~S1)均突出,步行100m即感疼痛難支,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入院后經1周的非手術治療疼痛未緩解,因而懷疑治療無效,由于患者沒有固定收入,擔心加重子女的經濟負擔,所以要求出院放棄治療。針對她的情況,我們一方面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另一方面上門與其子女交流,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子女的支持,使治療能得以繼續。尤其在緩解期,我們特意為該患者設置了家庭病床,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兩年多來患者康復情況良好,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還能幫助子女做一些較輕的家務。
212堅持臥床,取正確體位是減輕疼痛的關鍵急性期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2~3周,平臥硬板床,并在腰背部墊一薄枕以維持其正常的前凸曲線,嚴禁坐位和下床活動,可以明顯減輕疼痛。經研究表明,坐位時腰椎間盤受到的壓力是100~150kg,臥位時由于去除了體重對椎間盤的壓力,使壓力減少50%,讓肌肉、韌帶、關節囊松弛,關節間隙擴大,改善了局部的充血和水腫,進而減輕了對神經根的壓迫和刺激,加速炎癥的消退。在患者臥床期間,護理人員要告之臥床的重要性,加強生活護理,及時滿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鼓勵患者多飲水,多進食粗纖維、高維生素飲食,防止出現便秘。病人疼痛緩解后,可練習下地并逐漸增加活動量,但每次活動時,腰部一定要使用腰部保護用具,并注意避免腰部突然受力。
213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是非手術治療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LDH常用的非手術治療方法有很多,例如:牽引治療、針灸治療、封閉療法以及超短波、微波、低頻脈沖電療、電腦中頻電療等物理療法。我院主要采用腰椎牽引、骶管注射、中藥口服和理療等非手術治療的方法。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采取的方法不一樣,需要患者的配合也不相同。如果只注重治療手段的落實,而忽視患者的配合,患者缺乏尊醫行為,很難達到預期的療效。因此護理人員在協助醫生做好各種治療后,要向病人耐心講解各種治療的注意事項,例如:①腰椎牽引后患者宜平臥20min再翻身活動。
因患者牽引后腰部肌肉松弛,缺乏對腰的保護,容易對腰部軟組織造成新的拉傷,加重病情;②骶管注射后需平臥4h,防止出現頭痛頭暈等并發癥;③藥物宜飯后半小時服用,以減少胃腸道刺激。服用止痛藥物應遵醫囑,防止產生藥物依賴。同時還要督促患者尊從醫囑,有效配合非手術治療的開展,從而保證其有效性。
214指導功能鍛煉是提高治愈率,減少復發的良好措施患者疼痛緩解后,要立刻指導患者開始腰背肌功能鍛煉,加強腰背肌保護功能,這是改善癥狀和減少復發的良好辦法。腰背肌功能鍛煉包括五點式和三點式兩種方法。
五點式的方法是把頭部、雙肘及雙足跟作為支撐點,使勁向上挺腰抬臀。三點式的方法則是用頭部及雙足跟三點作為支撐向上挺腰抬臀的鍛煉方法。無論采用那種方法都應該注意,姿勢正確,用力得當,還原休息,重復5~10次。
鍛煉前應向患者說明其重要意義,使患者主動配合。鍛煉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避免疲勞。而且鍛煉要注意持之以恒。
215出院指導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的重要手段首先,患者出院時要做好健康指導,增加自我保護知識。例如指導患者正確下床,患者在仰臥位時不可直接坐起,要先取側臥,兩側膝關節半屈曲,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時用下方的肘關節將半屈曲的上身支起,然后坐起,在床邊稍坐片刻,若無頭暈等不適再站立行走,以減少腰部屈曲、側屈、側轉等動作,而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適。同時告知患者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有條件者可多給予腰部熱敷。
注意行走和外出時需戴腰圍,減輕腰部負荷,避免過度勞累。盡量不要彎腰提重物,如撿拾地上的物品宜雙腳下蹲腰部挺直,動作要緩。攜帶重物時,應盡量貼近軀干,減少對腰椎間盤的壓力。飲食宜清淡,多飲水,宜多食含纖維豐富的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規律,多臥床休息。經常維持正確的坐立姿勢,保持正常的腰椎前凸,坐時腰部要貼緊椅背,站立時避免彎腰拱背。尤其從事長時間單一姿勢體位或重復一種單調工作時,要注意定時改變姿勢體位及動作方式,或作簡單的放松運動。其次,要為患者制定詳細的功能練習計劃,患者出院后按計劃逐步完成康復訓練。建立醫患聯系卡,進行隨訪調查,對患者出院后康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正確的處理。電話隨訪每周至少兩次,根據康復情況上門回訪并詳細記錄。
綜上所述,在LDH的整個非手術治療過程中護理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強心理護理,及時減輕疼痛,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指導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和長期、及時的康復指導,是提高非手術治療療效、縮短病程、減少復發的重要護理手段。減輕患者的身心癥狀。本組資料顯示,干預組患者接受心理干預后,SCL290總均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患者的心理狀況得到改善,對放化療副作用及手術的耐受性明顯提高,對疾病的發展及預后起到積極的作用。
311認知行為干預我們針對病人不同的文化素質、性格特征及心理狀態等,因人而異地做好心理疏導,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感受,認真傾聽病人訴說,推心置腹地交談,將注意力轉移到治療上,淡化疾病壓力,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癌癥,積極接受治療。312支持表達治療乳腺癌手術不僅個人痛苦,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容易造成家屬與病人之間的矛盾。所以,在護理過程中,要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鼓勵病人表達消極的情緒,給予細致的關懷與照顧,幫助他們面對和處理與疾病相關的應激,為病人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從而減輕病人的心理紊亂程度。
313加強營養調理術后放化療對正常組織細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加強營養對促進組織修復,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毒副作用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對病人及家屬進行營養飲食知識教育,強調飲食科學合理搭配,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清淡易消化飲食為標準,適當進食一些補氣養血、營養豐富的食物,如大棗粥、龜肉豬肚湯、黃芪烏雞湯等,改善營養狀況,增強免疫力。
314音樂放松療法音樂放松療法是心理治療方法之一,是利用音樂促進健康,消除心理障礙的輔助手段。Sarah等研究結果顯示,在聽音樂時被干預者的幸福感、放松度的感染,唾液免疫球蛋白A升高,氫化可的松水平下降。該研究表明,放松狀態下音樂療法對癌癥病人的心理和免疫功能都有積極的作用。現代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癌癥患者的生存期不斷延長,其所面臨的各種心理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對癌癥治療效果已由過去僅以癥狀和體征改善程度為指標逐步轉變為以與健康有關的生存質量為指標【4】。
臨床實踐表明,心理治療性干預能夠有效提高癌癥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