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直視手術是比較復雜和危險性較大的手術,患者及家屬都會產生各種顧慮,擔心手術中死亡或術后殘疾。病人的情緒表現多種多樣,有焦慮、心理否認、憂慮、恐懼、依賴、敏感、急躁和絕望等。
一旦發生大出血,需要再次開胸止血時,更增加了患者的顧慮及生命危機感,故護理人員在救治患者的同時,一定要做好病人和家屬的安慰及解釋工作,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療和護理以利早日康復。
現對我院2002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205例心臟直視手術患者的臨床觀察及對術后在ICU期間患者的心理護理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05例,男98例,女107例,年齡3~71歲。其中先天性房間隔缺損42例,先天性室間隔缺損68例,風濕性心臟病46例,法洛四聯癥24例,其他25例。
體外循環下行房缺修補、室缺修補及二尖瓣置換術、F4根治術。術后在ICU期間除3例因其它并發癥死亡外,其余復蘇順利,生命征平穩、情緒穩定,轉入心血管外科病房繼續治療。
2心理護理
2.1術前心理護理
。1)說明手術的必要性,介紹手術操作,如簡單的圖片、幻燈片或心臟模型,向患者簡單的講解手術的過程。
。2)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術前一日帶患者、家屬到ICU病房熟悉環境,認識將要使用的醫療儀器,說明其應用的目的、功能及可能出現的噪音,使患者有所認識,知道在ICU期間會聽到、看到、感受到何種東西,使患者在進入ICU后能很快適應新環境,降低對新環境恐懼,深信術后它會得到良好的監護治療,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
。3)告訴患者術后引流管引流出適量血性液體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以減輕病人的緊張情緒。由于置有各種測壓道、輸液管及引流管裝置等而限制自由活動,以免管道脫出,增加痛苦。
。4)說明氣管插管作輔助呼吸應按自主節律放松,平靜地呼吸,每隔3~5min作1次深呼吸,避免人機對抗。
2.2進入ICU的心理護理
。1)患者術后轉入ICU時,護理人員要善于與病人進行感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實施各種護理前應耐心做好解釋,使病人有心理準備,加強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增強護患感情,減輕患者的焦慮和孤獨感。
(2)使用呼吸機出現人機對抗時,指導患者正確地配合呼吸機進行呼吸,以免延長停、撤機時間。由于呼吸機等原因阻礙了語言溝通,護士要學會用眼睛“聽”,采用會意性“會話”方式進行交談,經常給患者以關心和愛撫,如為患者擦浴,行足底、背部按摩等,這樣既可增進護患感情,又可及時觀察到監護儀不能顯示的病情變化,并能及早發現病人的需求,及時得到解決,減輕因問題不能解決給病人造成的痛苦,而對治療失去信心,產生絕望心理,這種消極情緒將影響機體康復。
。3)在ICU監護治療的病人都要使用3~5種監護儀器和治療設備,全身被諸多導管和連線所約束,使患者有一種強迫靜臥和捆綁感,軀體活動受限而產生緊張和壓力;颊叱TV說不敢活動,全身疲乏,害怕管道脫出。雖然監護線路和管道使病人靜臥無法改變,但護理人員應掌握有關儀器的使用知識和注意事項,向患者說明使用儀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減少患者的壓力與不安。
此外,經常幫助患者更換體位,有助于減輕因監護儀器帶給患者的不適感。
。4)心臟術后進入ICU病房的患者都會全身裸露,而且患者認為醫護人員關心的是他們身旁的儀器設備,而不是患者。因此,應懂得尊重患者的人格,盡可能地為患者穿病人服,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切忌只注意監護儀上圖形及數字的改變而忽視了患者的存在。醫護人員要經常主動到床旁與患者進行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進行語言交流。
。5)瓣膜置換術的病人,機械瓣發出的響聲會引起患者焦慮不安,甚至失眠。
護理人員應說明這種聲音是正常的,并安慰、指導病人逐漸適應這種聲音,必要時服安眠藥。(6)本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孤獨感,經了解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無家人陪伴,以及人工氣道的建立,使病人失去了與外界進行語言交流的能力而致。因此,除了術前教給病人有效溝通的方式以表達其不適外,還應主動與病人進行溝通,關心和支持病人,以減輕因其家人不在身邊所產生的孤獨感,同時在不影響疾病恢復的情況下,多給病人增加與家人共處的機會。
3體會
ICU的建立,使高科技的醫療儀器設備和先進的診療、護理技術應用于臨床,大大提高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但由于ICU的特殊性也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ICU病房的護士一定要具有高度責任心,對工作極端負責,對病人熱心、耐心、精心、細心;自身開朗而穩重,自尊、自愛、自省、自強;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精諶的專業理論知識,過硬的技能,廣博的邊緣學科知識,認真負責的精神,機智果斷、沉著冷靜的作風,才能勝任ICU護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