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循證護理在ICU患者壓瘡護理中的實踐體會
循證護理(EBN)是受循證醫學的影響而產生的護理觀念,其強調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應將個人的臨床護理專業現有的臨床科學研究證據與患者的價值觀和愿望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為每位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方案。壓瘡,也稱褥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營養缺乏,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據美國國家壓瘡協會估計:美國有100萬人患有壓瘡,住院病人的發生率為5.1%~32.1%.
2007~2008年我科針對ICU患者,進行循證分析、討論,從而制定相應護理措施,預防和治療壓瘡的發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臨床資料
將我科開展循證護理后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與未開展循證護理前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4例患者作對比研究。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差異無顯著性(P>0.05)。
2方法與步驟
兩組患者均常規進行藥物治療,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按照循證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壓瘡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常規護理方法。
2.1觀察組 根據已確定的護理問題進行系統查詢、求證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系統尋找關于壓瘡護理方面的研究及新進展。查詢發現: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濕是壓瘡發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營養不良是發生壓瘡的主要危險因素[5].
對已發生壓瘡的護理措施主要有:積極治療原發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解決局部組織受壓的問題,控制壓瘡演變及促進愈合等。
2.1.1營養護理 蔣琪霞等應用動態護理對每例壓瘡患者實施個體化營養護理,提出壓瘡患者的營養攝入原則應提高熱量、高蛋白和高維生素。
2.1.2臥位護理 在壓瘡發生的主要因素的解決中,分散垂直壓力,避免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濕、受壓時間是關鍵。陳茜等認為90°翻身對外踝、粗隆部產生很大壓力,提出應仰位翻身左或右斜30°。坐位壓瘡患者使用氣圈墊臀部壓力過大,致局部血供減少,應采用泡沫塑料或硅膠墊,并限制床頭抬高。
2.1.3創面護理 陳玖通過研究表明按摩無助于預防壓瘡,且對已發紅組織有加重損傷的危險。在壓瘡創面的處理中,應根據創面情況選用外科清創術、化學清創術或自溶性清創,保持創面濕潤有利于肉芽組織的生長,而濫用抗生素不利組織生長。陳茜等認為碘酒、酒精對組織有破壞,主張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必要時針對感染菌局部或全身應用抗生素。鐘一萍認為胰島素具有增進骨骼、肌肉對糖的利用,降低蛋白酶活性,促進糖元合成,使蛋白、脂肪合成增加而在壓瘡中被廣泛應用。段曉俠認為使用康惠爾系列傷口濕性敷料[包括透明貼、潰瘍貼、泡沫敷料、清創膠、糊劑、粉劑、藻酸鹽由丹麥康樂保(coloplast)公司生產]治療壓瘡效果確切,療程短,換藥簡便,省時、省力、使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陳麗紅在其綜述中列舉的相關學者用康惠爾增強型透明貼預防高危易發壓瘡病人及用于重度壓瘡效果顯著。樓大鈞等證明加用康惠爾系列敷料換藥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病人的截肢率。
2.1.4臥具及輔助設施的選擇 以往使用海綿墊預防壓瘡可增加床內溫度及濕度,導致皮膚溫度升高而加快組織代謝,對氧需要量增加,加大了壓瘡的易患性。氣圈法操作費力,需將病人抬起,氣圈材質較硬,局部長期使用,可使靜脈回流受阻致氣圈中間組織水腫,氣圈充氣過足或使用不當還可增加對皮膚的摩擦導致皮膚受損,而使用一次性橡膠手套制成水墊通過調節水溫,可起到減少汗液,降溫,避免潮濕或保暖及增加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氣墊床。
2.1.5心理護理 趙虹等指出,思維清晰的老人往往情緒低落,總認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贅,加上瘡面惡臭,大小便失控,自卑感很強,對此,護理人員應該用親切柔和的語調、樂觀開朗的情緒來感染病員,操作時與老人親切交談,介紹瘡面的情況,增加老人的信心,減輕自卑感。
2.2對科研實證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進行評審 對上述所有相關的壓瘡護理研究、實踐的系列文獻加以歸類綜合評價,如科研的嚴密性、結論的有效性及臨床可行性,結合科研結論得出最佳方案。將最佳的護理方案與以往護理的知識、經驗、患者需求相結合,制定出護理計劃。我們總結的護理方法是:(1)積極處置原發病,控制糖尿病血糖等;(2)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合理補充營養成分,動態監測營養情況,為控制壓瘡演變及創面愈合提供條件;(3)解除局部受壓,保持受壓部位清潔、干燥;(4)每2h翻身左或右斜30°,當病情需要床頭抬高時應同時將床尾搖高,以避免產生剪切力及摩擦力;(5)清除創面壞死組織,表面有膿性物時用3%過氧化氫和0.9%氯化鈉渦流式沖洗創面;無感染則不用抗生素;(6)根據創面的類型選擇不同系列的康惠爾濕性敷料進行預防和治療;(7)在做好壓瘡護理的同時做好基礎護理;(8)建立床頭翻身卡及預防壓瘡評估表以進行動態觀察壓瘡變化;(9)利用我們和患者接觸的各種機會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其思想顧慮,做好心理護理。以推薦的方法為指導,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原發病,壓瘡的部位、大小及營養情況、心理狀態等制訂出最佳護理計劃,做到局部護理與全身護理相結合。
3結果
通過循證護理確認的護理措施實施于觀察組患者,并密切監測實施后的效果。通過統計學處理發現,將循證護理應用于腦卒中臥床患者壓瘡預防與護理后,壓瘡的控制及其轉歸有了更好的效果。
4討論
可以看出:循證護理應用于ICU患者壓瘡的預防與護理工作中,可以減少患者的壓瘡發生率,促進患者壓瘡的轉歸。筆者在實踐中體會到,循證是臨床護理的基礎,并蘊含在臨床護理之中。壓瘡是臥床患者的常見問題,但由于導致壓瘡的原因不盡相同,所以解決的方法也不一樣。通過ICU患者壓瘡的預防與護理這一問題的循證過程,提高了護理質量,又豐富了護理人員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護理的專業性和技術性。以實證為基礎的循證護理不僅注重經驗,更遵循科學證據,使護理活動有證可循。用循證護理指導臨床實踐,能促進臨床護理人員閱讀大量的專業相關資料,突破了只限閱讀單一教科書及有限的專業雜志,促進專業知識更新,能提高護理實踐的科學性,并促進臨床護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