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咯血患者的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肺結核患者咯血的有效護理方法。方法除對證進行搶救外,更需要加強護理,尤其是心理護理及飲食護理,并嚴密觀查用藥變化及用藥后的反應,而且護士應鎮靜但不失熱情,迅速但無差錯。結果提高了肺結核咯血患者的預后。結論大咯血是急危重癥,搶救一定要爭分奪秒,還要嫻熟、敏銳、鎮靜,尤其是護理工作一定要跟得上。以提高搶救成功率。
咯血是肺結核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約1/3的肺結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尤其是大咯血,來勢兇險,常可引起窒息及失血性休克,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做好護理工作對咯血的預防和治療起著重要的作用,現將52例肺結核患者并發咯血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文收集52例均為2003年4月~2006年12月在大慶市第二醫院住院患者,男32例,女20例;年齡最大81歲,最小17歲,平均49歲。均結合臨床直接痰涂片檢查,結核細菌學檢查,胸部X線攝片,病理學診斷為肺結核。按咯血量分為大量、中量、小量三類,其中大量11例,中量20例,小量21例。經過精心、科學的護理和及時治療搶救,其中死亡2例,余下50例出院。
2 護理
2.1心理護理初次咯血的患者,往往心情特別緊張,尤其是老年人更有許多顧慮,護士要關心體貼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溝通,勤巡視,善于傾聽,讓患者時刻有一種安全感。當患者有咽喉發癢,胸內發熱、咳嗽、煩躁不安等咯血征象時護士應穩定患者情緒,讓患者絕對安靜臥床休息,指導協助患者采取患側臥位,鼓勵把積血輕輕咯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2.2咯血期的護理肺結核咯血患者病情多半是突然發生。中、大量咯血時,患者連聲咳嗽,咯血頻率增加,隨著出血量的不同可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口渴、心慌、頭暈、少尿、脈搏加快、呼吸急促,尤其警惕突發的驚恐,不能言語及紫紺,嚴重者血壓下降、窒息,甚至休克等表現。護理時應囑其勿緊張,消除其焦慮情緒并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穿刺時應選擇上肢血管,因上肢靜脈穿刺成功率高,可及早應用止血藥和必要時輸入新鮮血液,給予低流量吸氧,同時要密切觀察神志、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的改變。
2.3窒息期護理在大咯血時,如患者咯血突然停止,出現呆滯、張口瞠目、呼吸急促、口唇發紺、抽搐等癥狀,則為咯血窒息的表現,應立即投入急救,清除積血保持氣道通暢,取頭低腳高45°俯臥位,并叩擊背部,以迅速排出積血或立即用金屬壓舌板撬開緊咬的牙齒,清除和吸引咽部及氣管內積血,必要時作緊急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盡快清除呼吸道內阻塞的血塊和積血,保持呼吸道通暢,恢復自主呼吸。
2.4飲食護理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大咯血期間禁食,可遵醫囑靜脈補充營養物質,咯血停止后可進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溫涼飲食,并多食含纖維素較多的新鮮蔬菜及水果,防止便秘,避免引起咯血的誘因。大咯血時絕對臥床,咯血停止后幫助患者床上進餐,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必須作X線胸部檢查時,可行床邊拍片,咯血停止1周后可做適當室內活動。
2.5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指導患者正確咯血有痰有血盡量咯出,大咯血秋冬季發病率較高,在24h內隨時都可以發生,但午夜和天亮前后發生率更高,所以要加強夜班巡視,密切觀察病情,特別是對年老體弱、有咯血史又咳嗽無力的患者更要重點觀察,及早發現咯血的先兆表現,及時采取搶救措施。大咯血時患者取患側臥位,可減少肺活動以利止血和健側通氣,并可避免咯血時血液流入健側,造成病菌播散。
3 討論
大咯血是急危重癥,搶救時要做到分秒必爭,現場救治,不失時機。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嫻熟的搶救、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機智靈敏的快速反應能力。護士要按分級護理經常巡視病房,特別是在咯血的高發季節及時間,對一些高發人群要作為重點觀察對象,及早發現咯血的先兆表現,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搶救措施,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在做好心理護理的同時要做好衛生宣教,使患者及家屬明白窒息比咯血對生命更具有威脅性,掌握正確的咯血方法,一旦發生咯血不要慌忙奔走找人,可通過按信號燈或讓其他人通知醫護人員,減少窒息的發生。一切搶救藥品器械做到“五定”,隨時處于功能狀態,決不能因忙亂耽誤搶救工作,積極爭取最佳時機,提高大咯血的搶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