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婦科腫瘤化療患者建立良好的靜脈通道,保證藥物準確輸入,很好地保護血管,有效防止靜脈炎發生,避免化療藥物產生的局部不良反應,以減少患者的痛苦。
「關鍵詞」PICC腫瘤化療護理體會
靜脈化療是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臨床傳統的用藥途徑為反復淺靜脈穿刺,由于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靜脈炎及滲漏性損傷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壞,往往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療。因此,建立一條良好的靜脈通道是減少患者痛苦,避免化療藥物對靜脈的破壞和對局部組織的刺激,保證化療全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我科于2005~2007年對76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行經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穿刺置管,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76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年齡21~68歲,平均42歲。其中絨癌34例,宮頸癌14例,子宮內膜癌8例,卵巢癌20例。所用化療藥物:5-FU、更生霉素、新福菌素、順鉑、阿霉素、環磷酰胺等,每次以2~4種藥物聯合化療。
1.2操作方法材料選用德國前茂生產的PICC單腔導管一條,及常規靜脈穿刺用物。具體操作:首先確定靜脈和插管穿刺點患者上臂與身體呈90°,為防止插管誤入頸外靜脈,指導患者頭部偏向同側貼近肩部,測量穿刺點至第3肋間的長度,所得長度為PICC管導入血管的長度[1,2]。然后消毒,范圍為穿刺點上下10cm,兩側至臂緣,常規鋪無菌洞巾。打開PICC管包裝,用生理鹽水10ml預沖導管。靜脈穿刺后觀察回血,保持針的位置,向前推進插管鞘進入血管,保持插管鞘的位置,輕壓穿刺點上方止血,從插管鞘內撤出穿刺針。將導管推入插管鞘,并緩慢推進至所量長度,從靜脈內撤出插管鞘,再緩慢將支撐導絲撤出。將機翼狀卡子卡在距PICC穿刺點1cm處,碘仿酒精棉球放置穿刺點處,用貼膜及膠布固定導管。最后經X線透視確定導管達到理想的上腔靜脈預定位置,并根據情況適當調整[3]。
2 護理
2.1置管前的護理置管前主管護士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置管的目的、優點、置管步驟及如何配合,簽手術同意書,帶患者及家屬到帶管的患者處參觀和聽取帶管患者的介紹,使患者認識到PICC是一種簡便、安全、快捷的操作方法,置管后不影響日常生活,而且避免了化療藥物對血管的損害,消除患者的顧慮。
2.2置管后的護理
2.2.1預防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置管次日消毒穿刺點并更換敷貼,以后隔日1次,輸液間隙期間每周兩次,3M敷貼為透明敷貼,便于觀察局部皮膚情況,注意有無紅腫熱痛及滲液滲血等,如有滲出及時更換,如發現穿刺點發紅、有分泌物時則及時更換敷貼并注意監測體溫,如分泌物增多和出現發熱等癥狀立即拔管并報告醫生給予處理;本組1例于置管第5天出現沿靜脈走向紅腫和疼痛,經局部熱敷和百多邦軟膏外敷后好轉,導管用至療程結束;1例置管13天洗澡時弄濕敷貼未及時告之更換而發生穿刺點感染,拔除導管,局部用百多邦軟膏外涂后炎癥消失;1例置管16天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發熱寒戰,白細胞升高,考慮感染拔管,并進行血培養及導管尖端培養結果為陽性,經用敏感抗生素后好轉;所以置管期間應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及時詢問患者自覺癥狀,傾聽患者主訴,觀察局部和全身情況;肝素帽的注射口是一種優質硅膠覆蓋封閉,每次在銜接液體、封管時均要用茂康碘消毒,肝素帽每周更換1次。
2.2.2預防導管阻塞輸液過程中液體中點滴不暢時應檢查輸液管有無折疊或調整體位,輸液完畢用100μ/ml肝素鹽水5~10ml正壓封管,即一邊推注封管液一邊退針,化療間隙期不輸液時每日封管1次;本組1例導管阻塞是發生在患者轉至其他科室后發生,給予肝素鹽水反復沖管后復通,使用至今未拔管;因此應按時給予正確封管,輸液中隨時觀察輸液滴速,如滴速小于50滴/min時應檢查是否導管阻塞,發生導管阻塞時立即用肝素鹽水注射器進行回抽后再行沖管,必要時用尿激酶進行溶栓。
2.2.3預防導管脫落將敷貼固定好導管和皮膚,更換敷貼時應順著導管方向向上揭,以免導管脫出,本組1例導管脫落是患者煩躁自行拉出。因此,置管后對躁動的患者用約束帶固定四肢,告訴患者和家屬,在擦身、更衣和大小便時防止將導管拉出。
2.3拔管的護理去除敷料,將導管從固定膠貼上取下,沿與皮膚平行的方向慢慢拔出導管,觀察導管的長度,以確定導管全部拔出,必要時留導管尖端做細菌培養,拔管后立即壓迫止血,無菌敷料覆蓋,記錄拔管的日期和時間、拔管原因、穿刺點情況。
2.4帶管宣教向攜帶PICC導管出院的患者詳細宣教:(1)PICC導管可留置1年,以及保護導管對于完成化療的重要性;(2)避免穿刺側手臂負重、穿脫衣服時拉出;(3)可以淋浴,不可盆浴、泡浴,浴前用保鮮膜在肘部纏繞2周,上下邊緣用膠布貼緊,淋浴后檢查透明敷料下有無浸水,如有浸入及時來院或當地醫院處理;(4)保持局部清潔干燥,注意觀察穿刺針眼有無發紅、腫脹、疼痛、滲液,敷料松脫等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來院或當地醫院處理;(5)堅持每5天來院或當地醫院用生理鹽水沖管、換藥、換肝素帽1次;(6)導管可進行常規加壓輸液或輸液泵給藥,嚴禁用于高壓注射給藥、推注造影劑。我科已將上述詳細內容做成卡片讓患者隨身攜帶,以便于提醒患者及其他醫務人員。
3 結果
76例患者,65例1次穿刺成功,4例失敗是因選擇血管不當,所選血管以往化療后已變硬,而導致穿刺失敗,穿刺成功率94.7%.拔管1例,是由于出院后護理不當拔管。其余均導管通暢。置管時間7~103天。留置成功的53例患者,化療全過程順利進行。2例出現靜脈炎,5例出現局部紅腫,1例血管栓塞或導管阻塞。結束治療后拔出的導管均完整。
4 討論
保護血管是腫瘤化療護理中非常重要的護理措施之一。普通留置針因位置表淺,易受患者肢體活動影響,加上化療藥物對患者血管刺激非常大,易導致血管發生靜脈炎及滲漏性損傷,給患者帶來肉體上的痛苦和經濟上的損失,臨床出現血管損傷及疼痛也較常見。而PICC置管為化療患者解決了這一難題。因PICC置管導管遠端達上腔靜脈,血管較粗,血流充分,化療藥物通過PICC導管注入血管后迅速被稀釋,從而解除了藥物對血管壁的刺激,避免了藥物引起的外周淺靜脈炎及滲漏性損傷,患者可在無任何痛苦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整個化療療程,極為有效地保護了患者的外周血管。
「參考文獻」
1魏娟,曹亞紅,陳秀敏,等。外周靜脈穿刺植入中心靜脈導管在腫瘤化療中的應用。護理學雜志,2000,15(8):471-472.
2何恒霞,劉秀紅,薛波,等。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長度的研究與應用。實用護理雜志,2003,19(3):44-45.
3于健春,王秀榮。X線輔助外周至中心靜脈置管與傳統中心靜脈置管的對比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1999,33(6):37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