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高職護理專業《人際溝通》精品課程的建設與思考
摘要:《人際溝通》精品課程經過長期的建設和探索,已經在教學隊伍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環節、課程考核方法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突出體現了職業教育特點,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素養。同時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對網上資源的規劃和設計以及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為精品課程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職;護理教學;人際溝通;精品課程
高職高專精品課程是指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示范性課程[1]。為貫徹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提高教學質量,我院于2006年啟動了首批精品課程建設,意在通過課程建設帶動專業建設。護理專業《人際溝通》課程經過長期的建設和探索,已經在教學隊伍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環節、課程考核方法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突出體現了職業教育特點。現將我們在課程建設中的做法、思考總結如下:
一、《人際溝通》精品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人際溝通》課程是高職護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人文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今天,社會對護士的需求,不僅是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求護士掌握溝通技能,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而護生對護患溝通的認知表現不盡人意,部分護生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與患者進行溝通,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根據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溝通技巧,滿足患者的需要[2]。本課程的建設思路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突出人際溝通能力在護理專業中的重要性,著重培養護生的人際溝通素養,體現創新的教育理念。
根據教育部推進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具體實施細則,結合高職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目標,以“聯系實際,深化概念,注意應用,培養創新”為特色,充分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3]。通過修訂教學大綱,制作網絡課程和多媒體課件,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加強實踐教學改革,改革考試方法等,使本課程的建設逐步完善。
二、《人際溝通》精品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探索
(一)教學隊伍調整與建設
為淡化單課程意識,促進《人際溝通》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有機結合,促進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課題組成員是由人文學科的教師、護理學科的教師、臨床的帶教老師共同組成。主講教師挑選了具有豐富教學經驗、教改經驗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擔任;挑選了綜合素質好、學歷層次高的年輕教師擔任實踐課輔導教師,同時挑選了富有敬業精神、關愛學生、學歷層次較高的、具有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和管理經驗的護理部主任擔任課間實習帶教老師,在專業態度、專業情感、專業素質塑造方面起到良好的言傳身教作用。
(二)教學計劃的調整
教學計劃從原來的28學時增加到了36學時。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淡化理論課的學習,加強實踐課的教學,實踐課由原來的4學時增加到14學時,再從14學時增加到20學時,使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為1:1.25,并且增加了醫院課間實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