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淺談護理專業民族班的解剖學教學
關鍵詞:適應;教學觀念;閃光點;聯合辦學 護理教學論文
摘要: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國家正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但中職生生源質量的滑坡卻嚴重制約著職業學校的發展。本文根據現在職業學校生源的現狀以及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就如何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了一些看法。護理教育是醫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護理教育近年來才得到恢復和發展。如何民族班級的解剖教學中上好解剖課,筆者根據教學中的體會分述如下。
1結合護理專業特點合理取舍教學內容護理和醫療是兩個不同的專業體系,各自具自身的特殊性。鑒于目前高等護理專業尚缺乏立的教材版本,一般多采用相應的醫學專業的編教材,本人在解剖學教學中,密切結合護理專的特點,在教材內容上進行大膽調整、合理取。同時,注意以本學科的基本理論為主干,保持系統性、完整性;另一方面圍繞護理專業的培養標,合理取舍,如運動系統、周圍血管神經系統內容,除部分與護理專業關系密切的章節精講,大部分予以略講,重點在于闡述其共性、規律及應用要點,而民族學生由于基礎薄弱就要反強調,注重復習提問以加深學習后的穩固性。
2加強緒論或總論的教學緒論或總論是教材或章節的概要,在教學中點闡述本章節的基本概念及規律特征。只有讓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及規律特征,才有利于對內的理解,且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大有益。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把各論教學作為實質內容,總論部分只一帶而過的做法是錯誤的。加總論內容的教學,有益于學生全面了解整個系或章節的概況,掌握系統或章節的規律和學習路,有助于發揮學生思維想象和推導演繹的能力。
3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增加實踐教學解剖學屬形態學科,教學中如果僅靠口頭講解不僅枯燥乏味,而且難以理解。因此,在解剖學教學中利用標本、模型、掛圖等教具進行直觀教學,產生了“百聞不如一見”的效果。同時增加實習課程,使理論密切聯系實際,提高了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此外,我們還利用電教設施,如幻燈、投影、電影、錄像乃至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收到了化靜為動、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的效果。
4加強橫向聯合豐富教學內容
4.1形態緊密結合機能生物體的形態和功能都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影響的,一定的構造表現出一定的功能,而特定的功能又要有一定的結構作保障,二者互為因果。在解剖學教學中我們注意了形態與機能的緊密聯系。如視覺器官與視力、心血管系統器官的結構與血液的定向流動等。形態與機能的結合使學生易于理解,利于掌握、達到所學知識的鞏固記憶和融會貫通。轉載自『壹佰醫學論文網』
4.2基礎知識與臨床結合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教學中我們將基礎知識與臨床應用緊密結合起來,如臀部肌肉、股三角區、全身淺靜脈的部位走行等內容與臨床肌肉注射、靜脈穿刺結合起來,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且能學以致用,F階段,中職學生大多是由于高中沒有考上而進入職業學校繼續學習的,因此,在職業學校的學生中,一個較為普遍、較為嚴重的現象就是學生厭學,表現在缺乏理想、不求上進、紀律松懈、自制能力差、基礎知識薄弱、對未來缺乏信心、終日無所事事,對將來的生活感到迷茫,沒有確定的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職業學校存在的這些問題,就必須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抓起,通過學校、教師、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習的必要性,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標本兼治,遏止學校逐漸下降的學風。結合教學實際,筆者認為,要使當前的情況有所好轉,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適應我們所面對的受教育群體,培養對社會有用人才職業學校的學生生源質量的滑坡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抱怨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我們必須面對
4.3內容緊密結合活體
學習解剖學實際上是認識我們自身的組成結構,因而也就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活的“標本”。如:骨骼等體表標志、動脈搏動點、淺靜脈、五官等許多結構都可在自己身上看到和觸及。這樣不但活躍了學習氣氛,同時也提高了學習效果。
5開設局部解剖學新內容為提高學生臨床實際工作能力,避免或減少工作中的失誤,我們打破護理專業不開局部解剖的傳統模式,并根據護理專業解剖教學時數少以及專業的特點,在系統解剖學基礎上,開設具有實用性的局部解剖內容,如常用的注射、穿刺、插管部位的結構層次、毗鄰關系及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注意事項等內容。這樣既加強了基礎知識與臨床的結合,又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培養了實際操作能力和嚴謹的科學
態度。
6有針對性重點學習解剖名詞、術語在民族地區對民族學生開設漢語課程,特別是解剖課在描述解說中有一定難度,這就需要有針對性解釋描述。通過以上方法,在多個民族班級教學中比較,取得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