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溝通式護理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增強臨床帶教工作的實效,從而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護理實習;帶教;溝通
有研究表明,帶教老師幫助護生處理好與其他工作人員的關系比幫助護生建立與患者的良好接觸更加重要[2]。
2.2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臨床實習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涉及到臨床中包括護生在內的眾多因素,如臨床帶教老師、臨床護理人員、輔助人員、護理類型、服務對象、資源、教育機會、物理環境、其他專業人員等等。需要指出的是,除帶教老師外,實習場所的護理工作人員在教學環境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這些人員不僅應該對病人和病區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要明確護生的學習目的和要求。因此,帶教教師應與這些人員建立有效的合作關系。學習環境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護生只有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被控制和指導,才有機會發揮獨立工作的能力和創造力。醫院在這方面應做好以下工作:實習生到科室后,護士長要自我介紹,安排帶教老師,幫助護生熟悉實習環境,并定期收集反饋意見;臨床上采用一對一帶教,讓護生接觸整體護理,給她們提供充分的受教育機會,如鼓勵護生參加醫院每周一次的業務學習、護理查房等;最關鍵的是,要為護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使護生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機會;此外,醫院護理部要解決好護生的食宿問題,以解除護生的后顧之憂。
2.3明確教學目標,及時溝通評價
傳統教學方法主要強調臨床教師應該有明確的目標,認為教師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明確護生的培養方向,有目的地創造教學條件和環境,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但是,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在于忽略了學生明確目標的作用,而溝通式教學模式則強調只有教與學兩方都對目標有明確掌握之后,才能夠做到師生協同互動。在教、學雙方都明確目標的前提下,雙方及時對照目標溝通教學現狀,做出評價,以矯正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偏差。評價行為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的評價行為包括客觀、公正地評價護生技能,提供積極正面的反饋,提出進一步改善的建議和指導。溝通式教學模式調帶教老師要用賞識的目光看待護生,肯定她們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允許護生有不同意見并鼓勵護生闡釋自己的理由。教師對護生進行評價時,還要多從自身找原因,比如在護生出現問題時,可以說,我講清楚了嗎?而不是說,你聽清楚了嗎?總之,及時有效的評價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助于護生找出差距和樹立信心,從而幫助護生獲取知識,提高臨床操作技能。轉載自『壹佰醫學論文網』
2.4雙向測評,相互促進測評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護生測評,包括組織紀律、服務態度、團結協作、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考試,以此來檢驗護生的實習效果;另一方面是對帶教老師測評,通過征詢護生對帶教的意見、建議,帶教老師要認真總結帶教經驗及不足之處,使教與學相互促進,進一步改進帶教工作。醫院護理部及護士長要經常檢查帶教工作情況,收集護生意見,并及時解決問題,護生每輪轉一科室都要填寫帶教質量反饋表。實習結束后,除評選優秀帶教老師及科室,并給予獎勵外還可引入“末位淘汰制”,即取消最差帶教老師的帶教資格。同時要將教師的帶教情況記入個人技術檔案,作為選拔人才和晉升的重要參考指標。臨床實習階段是護理教育的必要環節,是護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過程。對臨床護理這種操作性很強的職業來說,這個階段尤為重要。臨床實習也是護生職業角色的準備階段,因此,良好的帶教過程對護生的職業化、社會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臨床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帶教方法的有效性。筆者結合多年來的帶教經驗,總結出一套臨床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