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替沙星為喹諾酮類抗生素,通過抑制DNA旋轉酶導致細菌快速死亡,屬于殺菌劑。此類藥抗菌譜廣,抗菌活性,給藥方便,臨床應用較廣泛。主要用于呼吸系統(tǒng)、泌尿生殖系統(tǒng)、胃腸疾病等。由于此類藥物主要采取合成法制作工藝,容易帶有大分子抗原或半抗原。
另外,由于藥物穩(wěn)定性問題,也可能是特殊溶劑,這些藥物均易引起不良反應。為了避免因藥物給患者造成痛苦,同時避免造成藥物浪費,現將宿遷市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31例加替沙星不良反應病例進行分析,并提出護理對策,報道如下。
【關鍵詞】加替沙星;不良反應;護理
目的 在臨床用藥過程中,護士對實施輸液的患者應認真觀察輸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保證用藥安全。方法 通過對31 例靜脈滴注加替沙星致患者不良反應的報告分析,并采取針對性護理對策及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痛苦。結果 通過針對性治療與護理,31 例不良反應患者均好轉。結論 護士在輸液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循證醫(yī)學用藥原則,加強用藥前健康指導及輸液觀察與巡視是確保用藥安全,是有利于藥物不良反應轉歸的關鍵。
1.1 一般資料
31份病例均選自宿遷市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上報藥劑科加替沙星不良反應報表。用藥方法為靜脈滴注給藥,患者年齡18~76歲。用藥原因:均為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者,13例輸尿管結石鈥激光碎石術后;6例腎囊腫術后;5例膀胱癌術后;2例梗阻性腎積膿;2例膀胱陰道瘺;2例乳糜尿行腎蒂淋巴管剝脫術后;1例腺性膀胱炎膀胱黏膜電灼術后。
1.2 不良反應表現
注射部位疼痛與靜脈炎13例;消化系統(tǒng)8例,表現為腹部不適、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皮膚光毒性5例,表現為蕁麻疹、紅斑、皮膚潮紅;低血糖反應2例,查隨機血糖分別為2.1、1.8mmol/L;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不良反應1例,表現為頭暈、失眠;其他不良反應2例,表現為胸悶、心慌、HR>110次/min。以上不良反應多數表現為一種,并發(fā)兩種以上不良反應5例。
1.3 不良反應出現的時間
出現在用藥后10min 2例,占不良反應6.5%;20min 3例,占不良反應9.7%;30min 9例,占29%;60min 11例,占35.5%;1d 4例,占12.9%;3d 1例,占3.2%;5d 1例,占3.2%。
2 護 理
2.1 心理護理
用藥前告知患者用藥目的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讓患者對不良反應有正確地認識。與患者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如患者出現緊張、焦慮心理,護士應進行情緒干預,幫助患者以正性情緒克服或替代負性情緒,使軀體功能得到有效調節(jié)。同時,護士操作中要做到輕、快、熟練,使患者對護士產生信任感,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2.2 嚴格執(zhí)行三查七對制度
輸液前認真檢查藥品質量,查瓶口有無松動、瓶簽是否清晰、是否在有效期內;藥液有無渾濁、異物,發(fā)現異常,嚴禁使用。藥物要避光保存、現配現用,嚴格按說明書的用法、用量給藥,不能盲目執(zhí)行醫(yī)囑。
2.3 做好用藥前評估,制定
護理計劃[2]加替沙星抗菌藥效好,在廣泛應用的同時,其不良反應必須引起醫(yī)護人員的重視[3]。用藥前先評估患者的年齡,年齡<18歲,用藥安全性未確定,特別對嬰幼兒、孕婦,影響幼齡動物軟骨生長,避免用于<18歲人群。>60歲患者,肝腎功能代謝慢,用藥劑量宜小。喹諾酮類藥物與皮質類固醇同時應用時,跟腱病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另外,用藥前詳細詢問既往史、藥物過敏史,禁用于喹諾酮類過敏、糖尿病、過敏體質、腎功能不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加強臨床用藥監(jiān)護,控制輸液滴速,10~30滴/min為宜,加替沙星0.2g靜脈滴注時間不少于60min。輸液過程要加強巡視,及時發(fā)現不良反應立即處理。
2.4 胃腸道反應護理
胃腸道反應是加替沙星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用藥前不宜空腹,鼓勵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飲食。輕癥患者通過護士對其進行用藥指導、心理疏導、減慢滴速,不良反應得以緩解。個別患者反應較重,本組有3例給予654-2 10mg肌內注射、5例給予甲氧氯普胺10mg肌內注射,20min緩解。
2.5 皮膚光毒性護理
嚴格按說明書要求用藥,藥瓶外罩上黑塑料套,使用一次性遮光皮條。告訴患者至少在光照后12h方可接受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結束后數天內應避免長時間暴露于明亮光照下。
2.6 對癥護理
本組有2例頭暈、胸悶、心悸、出冷汗,立即停藥、平臥、吸氧、心電監(jiān)測,遵醫(yī)囑予抗過敏、抗休克,治療后好轉。5例出現蕁麻疹紅斑,予激素乳膏外涂,口服撲爾敏后逐漸消失。
2.7 聯合用藥護理
臨床上聯合用藥常見,值得注意的是:抗酸劑經常與加替沙星聯用,但抗酸劑既影響加替沙星吸收又使其在腎小管中溶解度下降,易析出結晶損傷腎臟;與非甾體類抗炎藥合用有引起驚厥的危險。所以在用藥過程中,護士應掌握藥物的配伍禁忌,監(jiān)測腎功能,觀察病情變化。
2.8 注射部位疼痛護理
本組有2例靜脈滴注加替沙星100mL(0.2g),60滴/min,10min后輸液側手臂延血管出現條索狀紅斑、腫脹并感瘙癢,立即停藥、給予5%葡萄糖250mL+10%葡萄糖酸鈣10mL+地塞米松5mg靜脈滴注、溫水濕毛巾外敷,逐漸好轉,告訴患者避免搔抓。另11例僅表現延血管走向紅、微癢,給予減慢滴速,通過三通管行雙通道輸液,一路輸加替沙星、另一路輸5%葡萄糖溶液,患者不適癥狀逐漸消失。預防措施:加強巡視,重視患者主訴,認真觀察穿刺部位,囑患者不要隨意調節(jié)滴速。
3 討 論
加替沙星是喹諾酮類廣譜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方便使用等優(yōu)點,臨床上常用。但由于個體差異,為了警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要求醫(yī)護人員在藥物使用中不僅要注意藥物的療效,更要考慮到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本組不良反應發(fā)生于用藥后10min 2例,占不良反應6.5%;20min 3例,占不良反應9.7%;30min 9例占不良反應的29%;60min 11例占不良反應35.5%;用藥后3d、5d各1例,各占不良反應的6.5%。說明護士不僅要嚴密觀察輸液過程,同時要警惕藥物的遲緩反應,加強對患者用藥前和用藥后的宣教工作,做好出院指導和出院患者的回訪工作。另外輸液過程要嚴格控制輸液滴速,以防因滴速過快或濃度過高致不良反應發(fā)生。本組31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由于采取積極治療和恰當的護理措施,患者均康復出院。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斷學習新藥物的特性、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的處理方法,加強用藥過程的觀察,使藥物的不良反應降到最低限度[4]。
抗生素的使用具有嚴格的科學性[5],護士在抗生素臨床合理應用過程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護士作為藥物具體實施者不僅要熟悉藥物的主要作用,還要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不能盲目執(zhí)行醫(yī)囑。因此,護士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抗生素信息、不斷更新知識、加強技能訓練,為醫(yī)生調整用藥方案提供信息,同時要樹立防范意識,加強輸液管理,熟練的掌握藥物不良反應處理方法,總結經驗,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