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危重患者靜脈穿刺
靜脈穿刺是護士必須熟練掌握的技能。一般情況下靜脈穿刺,一針見血并不難,但對于危重患者的靜脈穿刺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才能完成。
危重患者身體各器官組織機能逐漸減弱,長期營養不良,而造成血管尤其是靜脈系統充盈不良,皮膚組織松弛,回血緩慢,凝血較快,加之長期用藥,皮膚水腫,給靜脈穿刺帶來一定困難,使靜脈輸液不能順利進行。可選靜脈留置針,但有的患者不愿接受此方法,所以護士在為患者靜脈穿刺過程中一定要耐心細致選擇血管,仔細觀察,熟悉靜脈解剖結構,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首先扎好止血帶,囑病人握拳松手反復多次,拍打注射部位,拇指按壓靜脈2~4次,對深而滑且看不清的靜脈可用左手食指與中指固定在靜脈上方,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右手持針沿靜脈上方進針。這樣可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以減少患者痛苦。
根據不同疾病選擇不同血管,對休克、創傷、失血、微循環差的患者,為使靜脈穿刺成功,必須注意靜脈的保護。靜脈穿刺、注射或輸液均應從末梢小血管開始,逐漸向上移行并交替使用血管,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復進針,盡量不要選用靠近關節部位穿刺,穿刺前不要過早扎結止血帶,以免影響血液循環或引起局部細小靜脈破裂出血。在為患者輸入刺激性較強藥物、濃度較大藥物時,要注意防止局部滲出刺激血管引起靜脈炎的發生。掌握正確的取針方法,用無菌棉簽與血管平行輕輕按壓血管針眼和皮膚針眼處,按進針角度快速拔針并囑患者家屬幫助病人適當抬高穿刺肌體,以利于加速血液回流。
慢支肺心病、嚴重感染等病人一定要選擇好靜脈,消毒、扎止血帶后,迅速穿刺,見回血立即打開輸液調節器,松開止血帶,這樣可以減少血栓阻塞針頭的機會,使輸液通暢,以保證及時治療。
對高血壓患者選擇小靜脈血管,對糖尿病病人,選擇手足部位較直、管腔稍粗大一些血管;對慢性肝、腎功能衰竭者應避免使用肢體內側的小血管,對偏癱患者,選擇患側肢體血管,易穿刺。保留時間長,利于健側活動,還可促進患側的血液循環,減少血栓形成。
根據藥物作用時間長短選擇血管;輸入高滲和抗生素刺激強的藥物,特別在搶救中需要短時間內大量輸液,應選擇成功率高易固定、較粗血管。超8h以上選上肢靜脈為宜。
對狂躁不安的病人,一般應選擇腕關節3cm以上處,肘窩2cm以下處的靜脈。盡量不要選擇下肢靜脈,迫不得已時,可以選擇足背靜脈及小腿靜脈(因下肢靜脈血流緩慢易形成血栓,且病人活動不便)。這些遠離關節的地方對病人活動影響不大。可按常規穿刺,針頭部位固定好后,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距離穿刺點5~10cm左右再用一條膠布固定好輸液管,以防病人突然活動時針頭被牽拉出來。另外輸液管不要牽拉過緊,要給病人留下一定的活動范圍。
對凹陷性水腫部位的靜脈,因無法感覺靜脈的深淺度,應耐心地尋找血管,穿刺前,可以不用扎止血帶,只要用手指擠壓穿刺部位,使組織中的水份擠向周圍,即可看見靜脈,在凹陷部位恢復原狀前即可進行消毒,在靜脈上方直接穿刺,調節器的位置可放置高一些,以加快回血速度,增加穿刺的成功率。
選擇合適的進針方式。采用在靜脈上方呈35°角,將穿刺針斜面向上,快速刺入皮下而后成20°角進針,切忌刺入皮內以增加痛苦。然后將針輕壓皮膚平行刺入血管。切忌將靜脈挑起進針。進針長度0.7cm~1.0cm,進針2/3,此方法基本保證一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