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脂癥的療效觀察
摘要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脂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近年來收治的148例高血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中西醫結合組和對照組,比較2組治療前后的血脂變化,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中西醫結合組與對照組治療后各項指標均有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高血脂癥;療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脂血癥發病率日趨增高,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他汀類藥物已作為臨床上治療高脂血癥的有效手段,能顯著地減少冠心病的發生及死亡率,在降低高脂血癥方面具有良好的療效,但仍具有明顯的胃腸道反應和肝臟損傷等毒副作用。我院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高血脂癥,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現將臨床資料分析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148例高血脂癥患者,均符合1997年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員會血脂異常的防治對策專題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標準。①血脂增高:總膽固醇(TC)I>5.20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②有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肝區脹滿;③無明顯肝、腎內分泌疾患和藥物所致的高脂血癥。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中西醫結合組74例,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齡31~67歲,平均44.8歲;對照組74例中,男39例,女35例,年齡30~66歲,平均43.7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經統計學無明顯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48例高血脂癥患者均采用低脂飲食,對照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睡前1次,4周為1個療程。中西醫結合組在對照組用藥的基礎上采用中藥調脂湯結合治療,水蛭10 g、川芎10 g、云苓30 g、山楂30 g、黃精10 g、郁金10 g、大黃6 g、姜黃10 g、陳皮10 g、首烏10 g、丹參15 g、炒杜仲15 g、草決明15 g、澤瀉10 g等,每次加熱服50 rnl,每日2次,飯前服用。所有患者于治療開始前及治療后4周末清晨空腹抽血測血脂、血糖、肝腎功能及肌酸磷酸肌酶(CPK),在采血前1 d晚餐避免食高脂食物及飲酒。
1.3療效判定標準
按衛生部1998年頒布的《藥物臨床觀察研究指導原則規定》判定。顯效:TC下降≥20%,TG下降≥40%,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