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寰樞關節不完全損傷所致的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的臨床研究
【摘要】: 目的: 1、提出寰樞關節不完全損傷所致的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的臨床假說,豐富中醫骨傷科學的基礎理論和診斷病名; 2、運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方法證明此臨床假說成立,并進行相關指標與相關疾病的關聯性研究; 3、運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方法擬出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同時闡述與寰樞關節半脫位的鑒別診斷及要點; 4、探討此類疾病的相關機理。
【關鍵詞】: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 寰樞關節半脫位 頸性眩暈 診斷 鑒別診斷
方法: 選取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深圳市中醫院骨傷科住院的“頸椎有癥狀或由頸椎問題引發癥狀”的所有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患者375例稱為頸椎組,其中X線關于寰樞關節影像學陽性并懷疑有寰樞關節不完全損傷,包括寰樞關節半脫位和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的患者82例,其中64例患者進行了MRI檢查,據寰樞關節的MRI檢查影像學表現分陰性組7例、陽性組57例,再在陽性組中依據是否有寰樞關節相關韌帶、關節囊部分撕裂和嚴重松弛狀態分為半脫位組13例和紊亂組44例;選取我院骨傷科病區既往和現在均無頸部癥狀和頸性癥狀的其他疾病(如腰椎病變、骨折、筋傷、骨病等)的住院患者100例稱為無癥狀組為研究對象。
根據擬定的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收集上述病例并進行相關病史、癥狀學、相關體征檢查、影像學檢查和診治隨訪記錄(附錄一)。根據不同情況和需要進行分組,并運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方法和以卡方檢驗和t檢驗為主的統計學方法進行相關臨床意義研究、各項相關指標與相關疾病的關聯性研究、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及其與寰樞關節半脫位的鑒別診斷及要點研究和寰樞關節不完全損傷的相關機理研究(具體研究方法見正文)。
結果: 1、提出了關于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的臨床假說; 2、初步證明此臨床假說是成立的,相關臨床指標包括相關病史、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各項指標是具有臨床意義的并與寰樞關節不完全損傷是相關聯的; 3、初步確立了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包括病史、癥狀、體征、輔助檢查的相關診斷標準體系; 4、并能與寰樞關節半脫位相鑒別,擬出了鑒別診斷要點,包括病史、癥狀、體征、輔助檢查的相關鑒別診斷體系,同時擬出了寰樞關節半脫位的診斷標準,解決了當前診斷方面的混亂局面,利于學術交流,降低誤診漏診率,保證臨床療效; 5、總結出寰樞關節半脫位和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的病理病機區別,為進一步進行細化其標準,研究其各自機理打下基礎; 6、初步進行了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和寰樞關節半脫位的相關疾病機理研究,得出其臨床癥狀的偏向與X線影像學齒狀突的偏向是一致的結論,為今后關于中醫手法在其中的治療機理的研究打下基礎。
結論: “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此病名是成立的,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此病名的提出有利于我們認清寰樞椎關節損傷的不同程度所帶來的不同臨床表現,對我們解決當前的學術混亂局面,開展學術交流,降低誤診漏診率,保證臨床療效具有重要意義。其完全能與寰樞關節半脫位相鑒別,作為兩個單獨疾病,它們發病機制、臨床表現、陽性體征、影像學改變以及疾病轉歸均有所不同。我們通過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方法證明假說成立,擬出寰樞關節紊亂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同時闡述與寰樞關節半脫位的鑒別診斷,為今后其各自相關機理的研究打下基礎,為學術交流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為制定全面、細致、明確的臨床治療方案提供依據。